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不太能讓人開心的可能性。
林見秋接了下去:“也可能隻是單純的模仿。”
這次的凶手很仔細。
雖然現場一片狼藉,比連環案的現場還要雜亂五章,但偏偏沒有留下任何有指向性的線索。
指紋、鞋印,全都被細致地處理過了,也有可能是有備而來。
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一時衝動還是蓄謀已久……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仔細到像是事發之後又來回檢查了好幾遍一樣。
這樣的認真仔細,配著“凶殺案”三個字,隻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高警官和林見秋對視了片刻,然後同時移開了視線。
他們都寧願這個突如其來的腦洞隻是他們異想天開。
“你有什麼看法嗎?”高警官問道。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從他樓上下的鄰居開始調查起。”林見秋答道。
“為什麼?”
“熟悉的環境最能讓人有安全感,也最有把握能應付可能會發生的意外。”
“還有……”
“什麼?”
“我還是很在意戴先生的女兒。”
……
幾近凝滯的氛圍之中,高警官接到了城西的同事打回來的電話。
先前打不通戴先生前妻娘家的電話的時候,他就拜托在那附近的同事去學校看一眼。
學校離得不遠,他卻隔了許久才回話。
一開口,就是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
“黎小姐說,戴黎安昨天就跟她爸爸回家了,到現在也沒回去。”
-
戴黎安就是戴先生的女兒,今年下半年才過十歲生日,正在上小學四年級。
黎小姐是她的母親,也是戴先生的前妻。
戴黎安今天根本就沒有去學校。
而黎小姐正在校長室裡,聽說了消息之後差點沒氣得昏過去。
小姑娘前不久剛跟朋友鬨了矛盾,最近迎來了轟轟烈烈地叛逆期,麵對強勢且脾氣不佳的媽媽,也開始激烈地頂撞。
前兩天她跟同學打架,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叫了家長,結果她卻給了她爸爸的聯係方式。
老師打完電話才覺得不對,就又打電話問了聯係簿上的戴黎安媽媽。
黎小姐險些當場擼起袖子去找前夫算賬。
她以為是前夫教唆女兒故意頂撞她,還是當著老師的麵她才勉強忍耐下來,準備回去之後再好好教育女兒。
但她晚上回去之後,無意間聽到了躲在房間裡的女兒對著玩偶哭訴,說同學嘲笑她沒有爸爸。
黎小姐的心就軟了一下。
離婚前她嫌棄丈夫隻顧彆人家,不知道為自己家謀福利,是沒出息。
帶著女兒回娘家之後,她鐵了心想給女兒更優渥的生活環境,加上有父母幫她照顧孩子,她就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反而有些忽視了女兒的情感需求。
黎小姐心有愧疚,也就默許了前夫借此機會來看望女兒的事。
甚至在前夫期期艾艾地懇求她,說想帶女兒回去住幾天順道周末去看看爺爺奶奶的時候,她也同意了,隻是要求他必須按時送女兒去上學,不能曠課。
戴先生自然滿口答應。
誰料今天黎小姐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父女倆誰也沒去學校,也沒接到任何電話。
以前沒離婚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過這樣的事,隻要女兒一不高興,戴先生便縱容她曠課,瞞著妻子帶著女兒去遊樂場玩上一整天。
再不然就是去學校的路上偶遇各種突發事件,比如扶老奶奶過馬路、給迷路的旅客帶路、撿路邊的垃圾……
遲到、乃至曠課,也不算是什麼罕見的事。
那時候戴黎安剛上小學,戴先生覺得快樂的童年比學習更重要,而他的妻子則認為女兒要想有個好前途,就必須從小開始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也是黎小姐對前夫積累的不滿的一部分。
她本以為離婚之後前夫會有所收斂,沒想到卻是變本加厲。
黎小姐難得直接請了假,一口氣殺到學校,等了半天也沒見到個人影。
她反應過來女兒今天不是遲到,而是直接曠課了。
更過分的是,打電話都沒人接,一直空響。
她在學校坐了一個上午,險些直接報警狀告前夫拐騙女兒,卻還不知道前夫已經遇害了。
直到有警察主動找上門來,詢問戴黎安小朋友的情況。
-
李澄心讓司機把車停在路邊,一邊從錢包裡掏出一張最大麵值的鈔票遞過去。
“不用找了,我趕時間。”
年輕的助手正站在路邊,見李澄心下車,立刻鬆了一口氣,連忙朝她揮手。
“澄心姐!你可算來了。”助手說著,又擔心地問了一聲,“你沒事吧?”
他本來是落後了一步到的,可沒想到李澄心開車開到半路就突然說車出了點問題,她把車停到附近的停車場,又重新打車。
一來一回便浪費了不少時間。
助手知道恐嚇信的事,遇到這種巧合便忍不住多想。
“沒什麼事,隻是需要保養了而已。”
李澄心一語帶過,明顯不願多提,等著車流變緩,她就快步走向馬路對麵。
發生案子的凱運小區就在對麵。
助手愣了一下,連忙扛著器材一路小跑跟上去。
“現在這邊情況怎麼樣?”李澄心一邊走,一邊掏出筆記本問道,“你有沒有跟警察打過招呼?”
“說是說過了,但是澄心姐你沒來他們不給進。”助理小聲答道。
他隻是個實習助手,沒有李澄心帶,他理論上是不能在現場亂跑的。
另一個理由就是慫了,現場的警
察都是一臉肅殺,他就是有心也不敢過多追問,生怕被抓住判個妨礙辦案之類的罪過。
好在李澄心近年來性子溫和了許多,沒當場罵他一句沒出息。
進了小區大門,沒一會兒他們就能看見那個被封鎖起來的居民樓。
現在裡裡外外來往的警察比之前看到的還要多一些,一個個臉上的神情都很凝重。
助手自己沒忍住縮了縮脖子,另一半原因是有些不安。
“我剛剛在外麵,有聽到路人在談論這件事,好像說是又發現了新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