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生,叔父讓我替他向您問好。”
北辰蕭還是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扮演趙文田。
鄭以台雖然和趙有祺是師兄弟,但是也有十幾年沒見過,自然更不可能見過趙文田。
“賢侄不必如此客氣,你既已是縣令,我還要尊稱你為一聲趙大人。”
鄭以台一雙眸子非常有神,身上還帶著那種文人隱士的空靈氣質。
“鄭先生切莫如此說,叔父曾多次誇讚鄭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讓我一定要向鄭先生多學習。”
客套話嘛,哪個時代基本都一樣。
北辰蕭覺得說這些話,有嘴就行。
聽到北辰蕭如此恭維,鄭以台也是哈哈大笑。
兩人又是客套了一番,這才坐下來喝茶。
不過,北辰蕭沒有這麼快就把自己的目的說出來,而是先拋了一個關於民生的話題。
“鄭先生,我這來到正陽縣以後,才發現這裡實在是積貧已久啊!”
北辰蕭說完,鄭以台也是緩緩歎氣道:
“趙大人說的不錯,正陽縣雖然還達不到民不聊生的程度,卻也是積重難返。”
看到鄭以台這口氣,北辰蕭又道:“鄭先生,我若是要恢複百姓民生,該如何下手?”
其實,這個問題北辰蕭自己是有答案的。
他問出來,隻是想看看鄭以台的水平和立場。
鄭以台道:“要解決這個問題,恐怕有些難度。”
“百姓之所以窮,無非就是他們一沒有自己的地,二又被層層加賦。”
聽到這話,北辰蕭眼睛亮了。
好家夥,這個鄭以台思維很清晰啊!
這個年代就能想到這兩個問題,還是有些水平的。
這個時代,經濟體係根本就沒有建立,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農民才是社會的主流。
土地兼並、賦稅層層加賦,確實是兩個導致農民貧窮的主要原因。
鄭以台此時繼續道:
“加賦問題,一個是朝廷的加派,一個是吏員的敲詐勒索。若要以正陽縣來解決這個問題,隻能從第二個方向上著手,解決吏員的問題。”
鄭以台想了想,說道。
“這個不假,因為我也無法左右朝廷的賦稅。”
北辰蕭點了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