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隱憂(1 / 2)

糜貞聽了袁熙的話,心道夫君說是要休養生息,其實還不是要打仗?

袁熙看出了她的疑惑,笑道:“打仗歸打仗,控製在什麼規模內很重要。”

“發動大軍未必能達到目的,人數少未必辦不成事情。”

“尤其是三韓百濟那種多山地的地方,大軍勞師遠征,尤其是陸路,反而會把攻擊方拖垮。”

“所以這次我采用的計策,是不戰而戰,要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最好。”

“具體情況,等軍師回薊城,商議好了我再安排商隊要做的事情。”

他最後笑道:“咱們先前的布局,沒有浪費的,商隊可能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糜貞去後,袁熙思忖起來,心道這次想要以最小的代價攻取百濟三韓,不僅需要諸葛亮等人,可能還需要那位。

正好百濟的地理位置,和涼州有不少相似之處,作為毒士,多少應該會有些思路吧?

袁熙稱王的消息傳遍天下之後,各方都以為即將要爆發大戰了,尤其是曹操這邊,更是在緊鑼密鼓備戰。

一時間鄴城風聲鶴唳,夏侯惇緊急調兵備戰,之後看袁熙軍邊境調動頻繁,曹操甚至親自趕到鄴城坐鎮,以應對袁熙儘可能的進攻。

但直到整個夏天過去,袁熙那邊除了做過幾次雷聲大雨點小的佯攻之外,都絲毫沒有顯露出兵奪取冀州的動向,曹操才醒悟過來,隻怕是被袁熙晃悠了!

曹操之所以產生了誤判,是因為現在雙方情報能力的不對等。

自從程昱死後,陳群暫時接管了校事府,和袁熙那邊的檢事府對抗後,陳群才赫然發現,自己這邊差著對方不是一點半點。

首先人數就不是一個量級,整個天下,各種身份的校事府探子,總共加起來不到千人,但陳群估計袁熙那邊的檢事府探子,至少是己方數倍之多。

而且不僅數目有差彆,從情報搜集的詳細程度,到消息傳遞速度,甚至是滲透手段的廣度深度,校事府都被檢事府全麵壓製。

其歸根結底,是雙方投入的巨大差彆。

曹操也不能憑空變出錢來,他發兵征伐的軍費,到賜予功臣的封賞,以及供養士族官員的財貨,都不是個小數目,即使他這兩年打下了部分冀州和荊州,也經不住如此花費。

所以最後兜兜轉轉,留給校事府所用的經費,自然就有些捉襟見肘,受此限製,很多時候密探能做的事情也少了很多。

而相比之下,袁熙那邊的檢事府手下不僅不缺錢,權力也要大得多,所以在很多時候,麵對突發情況反應要快得多,這幾年來兩邊交鋒,將曹操這邊的校事府壓製的死死的。

甚至有些校事府的探子了解到對方待遇之後,竟然背叛校事府,帶著情報叛逃過去的。

這下對於校事府更是雪上加霜,有些戰事沒開打,校事府這邊就幾乎沒有多少秘密可言,這還怎麼和對方對抗?

於是情報戰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麵,體現在戰爭請報上,就是曹營這邊整整被騙了好幾個月。

負責校事府的陳群自然是顏麵無光,他本以為這是個自己能借機更進一步的大好機會,沒想到是口大大的黑鍋!

被曹操訓斥了兩次後,陳群臉上也掛不住了,向荀攸等人求教,想要找到扳回劣勢局麵的方法,但他稍微了解到對方的運作之後,便更加沒有信心了。

情報戰歸根結底,是組織嚴密度和花費投入兩方麵共同運作的結果,前者是思想忠誠,便是所謂追求,後者是金錢,便是所謂生活保障。

曹操這邊用人,提倡的是重才不重德,絕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升官發財來的,順風還好,一遇到逆風局麵,便是人心浮動,叛徒頻出。

而財貨保障方麵,兩邊差彆更大了,曹操這邊的政策是開源節流,雖然曹操表麵上提倡簡樸,但其私下裡麵花費並不少,其手下官員將領更不用說了,一個比一個生活奢靡。

加上曹營連年大軍征戰,府庫收支壓力極大,中下層官員,尤其是校事府探子的俸祿並不高,很多人生活捉襟見肘,自然也沒有什麼忠心和動力。

而反觀袁熙那邊,探子都是經過多方考察,儘量從平民百姓中選拔,同時要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勞動教化,思想意誌都堅定的多。

而俸祿方麵,更是曹軍校事府探子所不能比的,檢事府的花費,其後盾的是袁熙手下龐大的商隊,這些年袁熙占據了幾乎所有江河的下遊和沿海商路,天下十分八九的水路貿易都在他的掌握中,加上他有意控製軍隊的數量,所以存下的財貨,也比曹操這邊富餘太多。

於是直到入秋,曹操才醒悟過來,至少今年袁熙是不準備打仗了,自己白白被騙了小半年!

曹操心裡暗罵,早知道如此,他就先去解決涼州益州的問題了,何至於乾等到現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