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變故(2 / 2)

史書記載曹操是主動退兵,其實是有所隱晦的,按當時的行事,曹操斷然不會養虎為患,而是應該持續對漢中施壓,從而拖垮劉備,這才是更為合理的應對。

因為從地理位置上看,曹軍從長安打漢中,比劉備從成都打漢中壓力小多了,前者後勤補給一馬平川,可以用馬匹,也可以部分走水路,但相比之下,成都到漢中絕大部分都是險峻的山道,有些地方騾馬都過不去,隻能靠人力運輸。

如此大的後勤差異,曹操竟然還選擇了退兵,其必然是有難言之隱,隻怕那個時候,曹營內部就已經有不穩的傾向了。

雖然個中緣由已經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曹操匆匆退兵後,一年後就病故了,有傳言其是在漢中之戰受了傷,當然也可能是漢中被打,逼得曹操千裡奔波,親臨戰場督戰拖垮了身體。

但不論原因如何,曹操漢中之戰遭受的挫折,其實遠大於赤壁之戰,他在赤壁之戰的遭遇,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極為相似,都是雖然遭遇敗仗,但並未傷筋動骨,若是能卷土重來,結果亦未可知。

但曆史都沒有給兩人機會,而且兩人最後的遭遇也極為相似,都是在關鍵的戰略反擊期病逝,給子嗣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袁熙想到劉表也將要麵臨這個問題,頗覺世事無常,便道:“我不能容許中原相持的這段時間,荊州那邊出問題。”

“我現在擔心的是,劉璋那邊頂不住,曹軍取得西川,然後趁勢東進,策動荊州士人奪取荊南,然後從夷陵威脅到我的江淮後方。”

“江淮作為我的後勤基地,若是糧道受損,冀州這邊影響很大,甚至可能會影響整盤棋局。”

“所以我想勞煩軍師,以我的名號和你的私人名義寫封信,想辦法說動黃祖去見劉表一麵,說服其不要把把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

“如果劉表執迷不悟的話,我隻能想辦法拿采取極端手段,畢竟荊州落在曹操手裡,威脅太大了。”

諸葛亮明白袁熙的意思,這是想要黃祖在劉表死後代掌荊州,黃祖背後也有大家族支持,也隻有他能夠和蔡家蒯甲這些大家族對抗。

至於極端手段,則是荊州投降派執迷不悟的話,袁熙就要采取軍事手段了。

諸葛亮回去後,根據袁熙授意,向幽州並州荊州各方發去信件,心道現在這局麵,真是以天下為棋局了,一州一郡,都變成了一顆顆棋子,有些是氣勢洶洶的殺招,有些是溫吞吞的閒手,但其後麵隱藏的凶險,更甚於前者。

他想起袁熙到最後也沒有特彆提起江東,是覺得對方在無力再掀起風浪了,還是因為相信劉備那邊能夠牽製住孫權?

數日之後,江淮有信息傳來,驗證了諸葛亮的猜想,劉備和孫權打起來了。

不同於後世,這個時候劉備和孫權的矛盾,其實遠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劉備如此執著攻打孫權,諸葛亮猜測有兩條原因,一是之前孫權派人偷襲劉備後方,二是兩邊現在都在爭奪交州,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劉備肯定會趁著荊州後方尚還沒有落到曹操手裡前,全力消滅這個隱患。

本來劉備現在的實力是不如孫權的,但孫權在周瑜死後,手裡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謀士了,劉備又在其在長沙零陵召了一批兵士,此消彼長之下,劉備竟然隱隱壓著孫權在打。

諸葛亮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禁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江東這一年半載內,是搞不出什麼幺蛾子了。

當另外的一樁消息,卻是不怎麼好,諸葛亮拿到信後,便急匆匆來見袁熙。

袁熙看完信後沉默不語。

陳登病危了。

關於陳登的病情,袁熙也曾問過華佗,對方隻是苦笑不語,袁熙當時便明白,華佗怕是無能為力了。

但袁熙沒想到陳登病情惡化的如此之快,自己上次和其見麵,也就是一年多前,那時候陳登氣色尚且不錯,怎麼突然就不行了呢?

陳登病重,由此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最直接的影響是,各方都在暗暗為下一任徐州刺史的位置使力,而且有些爭端已經半公開化了。

畢竟徐州這地方太過富庶,經過五六年的修養生息,不僅回複到戰亂之前的繁榮景象,還尤有過之,而且作為袁熙治下唯一沒有戰事的州,其富庶程度頂得上兩個幽州,這種肥肉,自然有不少人盯著。

這些家族,都向往上走一走,雖然之前陳登舉薦了步騭,但時間太短,隻怕步騭還沒有建立起威望,所以才會導致如今的亂象。

這封信是徐州邊境的陸遜發來的,檢事府應該是發現情勢不好,所以報知了陸遜,再轉給了袁熙。

袁熙臉色很不好看,這些年自己對徐州算是仁至義儘,沒有戰事比什麼都強,如今這些人不知道感激,還想著暗暗搞事?

他想了想,說道:“現在戰事膠著,不太需要我做決策,軍師便替我在易京坐鎮,我親自去徐州一趟。”

諸葛亮也明白這個時候,袁熙親自去穩定局勢是最合適的,當即領命。

次日一早,袁熙就帶著車隊,沿著大道穿過渤海郡,到港口上船,往廣陵去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