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權位(1 / 2)

袁熙麵對幾方傳來的情報陷入了沉思,猶豫下一步改采取什麼行動。

按道理冀州打成這樣,他應該趕回去坐鎮,但思量過後,他覺得諸葛亮和沮授田豐等冀州舊部的組合,已經做的足夠好,自己即使回去,也改變不了什麼,不如讓他們放手發揮。

同時袁熙認為當前環境下,更適合自己做的,至少還有三件事情。

一是在壽春整兵,支援魏延攻入豫州,破壞曹營的後勤補給。

二是將重心中放在吳國方向,既然吳國還不死心,那麼乾脆提前發動對吳國的滅國之戰,似乎也不錯?

兩線作戰看著是犯了大忌,但在袁熙看來,江淮水軍現在也幫不上冀州的忙,所要消耗的,無非是一些軍糧物資而已。

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長江流域,袁熙是有盟友的。

劉備。

劉備還是稱王立國了,但不是前世的漢中王,而是漢南王。

因為這時的劉備沒有取得漢川,而是得到了漢水以南的荊南地區,所以其立國的國號,也理所當然變成了漢南。

不過相較於蜀中,漢南雖然也頗為富庶,但有一個最大的麻煩,便是周邊不安定。

漢南的東北麵是江夏和袁熙的領地,暫時還算穩固,但其北麵,則是魏國領地,和劉備相隔漢水對峙,其西邊是行將就木的劉表地盤,南麵是南蠻部落,東麵是吳國,這三麵的隱患都很大。

劉表就不說了,其已經板上釘釘要立劉琮為繼承人,而劉琮背後以蔡氏為首的家族,都是傾向於投降曹操的,要是劉表去世,劉備勢必陷入上遊被曹軍控製的劣勢。

南麵的南蠻更是麻煩,其所處地區遍地瘴癘,地形險要,所以蠻兵多喜劫掠,先前就屢屢侵犯荊南,劉表彼時也隻能花錢買平安。

但對於孫權來說,他的發展空間更為有限,三麵一方是劉備,一方是袁熙,最後一麵是交州的士燮。

所以他暫時隻能圖謀士燮,在派出江東大軍壓境後,士燮無意抵抗,便投降了。

之後孫權卻乾了一件不地道的事情,他找了個借口,把士燮殺了。

士燮此人施政清明,稅賦甚薄,在他的治理下,交州百姓過的還算安定,所以威望甚高,結果孫權一接手,就加了好幾倍的稅,一時間民怨沸騰。

為此士燮為此去豫章和孫權交涉,卻被安了個擅離職守的帽子,就此被處死,吳國趁機全麵掌控了交州。

孫權這麼做,是因為他想徹底掌控交州,在各個重要位置上安插上自己人,在交州極有威望的士夑變成了攔路的石頭,所以其在投靠孫權的時候,下場已經注定了。

但這件事做的太不地道,所以激起了交州民憤,各地時有反亂。交州處於劉備和孫權地盤中間,百姓叛離吳國,自然會逃往漢南,但和劉備接壤的地盤,多有直接獻出城池的舉措。

這幾年江東將領已經被袁熙打出陰影了,自然會選擇更為弱小,剛剛立國的劉備。而劉備此時收留交州叛亂百姓,卻是給孫權找到了口實,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撕破協議,在兩國邊境上先動手了。

其實袁熙看來,兩國之間孰是孰非,很難說完全是一方的責任,國與國之間本來就是如此,弱小便是錯,而孫權不敢來惹自己,也完全是從戰場上贏回來的,袁熙要停戰就能停,隻因為他是更強的一方,方能擁有話語權和主動權。

吳國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其實也是看準了晉魏兩國在冀州打的熱火朝天,無暇他顧,但孫權怎麼也沒想到,袁熙卻是湊巧去了趟徐州,來到了江淮。

袁熙對幾份表奏上左看右看,遲遲下不了決心,呂玲綺一身勁裝,在一旁打著五禽戲舒展身體,她在武學上的天賦確實很高,這套拳雖然功用是強身健體,但生生被其打出了幾分殺伐氣息。

而且妙就妙在,她進退轉趨,在數尺方麵內騰挪盤旋,羅襪踩在地板上,沒有發出任何細微的聲音,腳步如同鬼魅一樣,顯然對身體的控製,已經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袁熙笑道:“每次都要被你嚇出病來,虧你都是孩子媽了,還這麼喜歡玩鬨。”

“也幸好你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然我腦袋不知道開花幾次了。”

呂玲綺嘿嘿笑了起來,“夫君晚上,不也如此?”

“妾也希望夫君哪一天能下場大雨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