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我隻是個普通人(2 / 2)

董昭一見,便知道吳昭誤會了,他見外麵無人,趕緊躬身道:“十年前,吾曾見過伯喈(蔡邕)先生數麵,執弟子禮。”

“聽聞先生不幸身死,吾無能為力,實在慚愧。”

吳昭聽了,愣愣道:“你是….?”

董昭忙道:“濟陰董公仁。”

吳昭一想,便恍然道:“我記起來了,先生那時來過家中。”

她一臉不可思議,“我那時才十歲,這麼多年過去,先生怎麼還能認得我?”

董昭笑道:“女郎天生麗質,即使塗花了臉,又怎麼能掩蓋五官特征?”

吳昭這才醒覺,自己自從被救出來後,心請放鬆,常常忘了扮醜,倒是讓董昭看出來了。

她有些惴惴不安,這董昭現在投靠袁紹之子,會不會泄露自己身份?

董昭似乎看出她的擔心,忙道:“放心,我是先生弟子,豈會做出對先生女兒不利的事情!”

“如果女郎不想呆在這裡,我在公子麵前說話還是有些分量,我向公子請求,幫女郎返家如何?”

吳昭聽了,歎道:“我哪裡還有家。”

“父親被殺,我又守寡,被娘家趕回來,雒陽家中遭匈奴洗劫,早已成了一片白地。”

“我乃不祥之人,天下之大,又能去何處?”

吳昭心想自己這樣的人,是不是死了反而會更好?

董昭也是沉默半晌,說道:“也罷,女郎在袁公子處,也未見是壞事。”

吳昭好奇心起,“先生貌似對袁將軍評價很高?”

董昭捋著胡須,想了想,才說道:“袁公子做事果決,看人很準,和其父大有不同。”

吳昭聽了,好奇心起:“先生如何得知?”

董昭猶豫了一下,道:“女郎勿與旁人言,此子私下曾對我說,曹操日後必成氣候,但會因他死很多人。”

“這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吳昭一愣:“曹孟德?”

“那不也是家父弟子?”

董昭點點頭,神色凝重:“正是。”

吳昭糊塗起來,她對於冀兗之事,並不清楚,眼見董昭說話不清不楚,跟打啞謎一樣,似乎在顧慮著什麼。

如果袁熙在此,便能猜出董昭的矛盾心理。

董昭後世是魏朝元勳,被譽作“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定都許縣,建封五等,魏公、魏王之號,概出於董昭之手。

但其實董昭和其弟董訪,一直很受猜忌。

董昭在建安元年(196)投曹,但直至建安十二年(207)才正式進入司空幕府,中間竟有十餘年的邊緣期。

董昭的那些計策,過於諂媚,更像是在自保。

曆史上的董昭,不是一開始就依附投靠曹操的,但最後他無奈地發現,曹操是最好的選擇。

這牽涉到後世的一樁公案。

兗州之亂。

《呂布傳》記載,張邈曾與曹操為死生之交,而袁紹後與邈有隙,屢使曹操殺邈。

張邈畏懼曹操聽命袁紹對付自己,心不自安,又逢曹操殺了兗州名士邊讓,所以最終在興平元年(194年)勾結呂布、陳宮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叛亂。

這次叛亂,差點讓曹操的地盤全丟了。

而董昭在袁紹軍中,其弟董訪在張邈軍中,皆站在曹操對立麵。

雖然此世兗州之亂尚未發生,但呂布已經和袁紹鬨翻,董昭受袁紹猜忌,隻能去河內太守張揚,再投漢帝。

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現在最受漢帝信任的忠臣,不是袁紹,而是……

呂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