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內部紛爭,各自結黨(2 / 2)

而荀諶隻一張嘴,便說服冀州刺史韓馥交出冀州,讓袁紹不費一兵一卒,就到了冀州這塊富庶的立足之地,從而立下大功,成為袁紹謀首。

冀州既得,其士族謀士紛紛歸附,四庭八謀齊聚袁紹麾下,一時間袁紹風頭無兩。

但袁紹手下的這些謀士武將們,也不是鐵板一塊,開始懷著各種心思站隊結黨。

與一般士族不同,這些出身大族的謀士,自視甚高,胃口也很大,而且他們本來所在的大族,就是在各州的大地主,勢力頗為龐大。

他們的目標,根本不會局限於一城一郡一地,而是刺史州牧,三公九卿!

所以袁紹要開出很高的價格,才能讓他們忠心歸附,好在彼時很多謀士都看好袁紹,認為他有天下霸主之相,所以暫時也沒出什麼大的問題。

但以袁紹現在的地盤,是滿足不了這些大族士人的。

荀諶猜測,荀彧當時也是看到袁紹手下能人太多,很難有出頭之日,這才投奔了曹操。

而那時的曹操,相對就慘得多,因為大部分的士族子弟都投靠了袁紹,所以他隻能大力任用寒族士子和平民。

但這也有一個好處,這些人出身寒微,胃口不大,一個百十石的小官職位,就能讓他們忠心效死,從性價比上來說,可袁紹手下那批人高得多了。

荀彧投奔過去後,立刻被曹操奉若上賓,可以說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了。

荀諶深知袁紹性格,其對於背叛自己的人,可以說極度痛恨,必殺之而後快。

所以荀諶在荀彧投奔曹操後,開始謹言慎行,刻意低調,免得被袁紹遷怒到自己。

所以這幾年來,荀諶當初的風頭,已經被田豐沮授等人壓過。

荀諶就這樣在低調過了三年。

直到北新城再次傳來消息,那袁熙竟然搞出了幾件大事!

一是殺死了南單於於夫羅之子劉豹,二是擊敗了數百白馬義從。

袁紹為此找了幾個謀士分析,大家最後說來說去,都覺得極為不可思議。

如果是假的,那就麻煩了。

如果是真的,那麻煩更大。

彼時由於去年鄴城之亂的緣故,袁紹對內整肅,對外攻打黑山軍張燕,好不容易穩定了並州形勢,下一步本來打算從青州下手,攻打公孫瓚的盟友田楷。

但臨近的幽州出了問題,不查清楚,便不好出兵。

不管袁熙是謊報軍情,還是有勾結公孫瓚的嫌疑,總要有個說法,袁紹最終決定,派袁譚並荀諶高覽,以防備南匈奴和公孫瓚軍為由,帶兵去北新城調查此事。

這個任命很耐人尋味的,荀諶屬於中間派,至今沒有表明支持誰,高覽卻是私下偏向於袁尚的!

這三人湊在一起,誰也猜不透袁紹打的是什麼主意。

所以眼下荀諶隻能把目光放在北新城上,力求先查證出事情真偽,回去怎麼也好有個交代。

他此時沒想到,自己在觀察北新城的街道,袁熙也在偷偷觀察他。

袁熙一邊和袁譚不鹹不淡說著話,一邊也在想著荀諶的事情。

荀諶此人,自從公元191年說動韓馥教出冀州,直到200年官渡之戰擔任謀主這九年間,竟然沒有絲毫事跡。

官渡之戰後,荀諶更是直接消失,史書再無一絲記載。

此人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