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該輪到冀州麵對三方的壓力了。
至於在徐州的劉備,都被眾人自動忽略了,先前劉備接連被打敗好幾次,這是還能指望他幫上忙?
袁尚見眾人心思,心道二哥還是太稚嫩了,想憑著一封信,就改變眾人看法?
在他以為大局已定的時候,荀諶翻了翻,發現後麵還有幾句話。
荀諶眼睛一掃,麵色就變了。
袁熙接下來說,得到了黑山軍裡麵奸細的口供。
這些人都是當初黃巾軍的殘餘,供認在黑山軍,泰山賊,以及青州軍內部的太平道教眾,都將曹操認定為和中黃太乙神祇有關的真人!
這個位置雖然離張角差一些,但也不遠了。
曹操通過道教,控製了這些黃巾殘餘,將其滲透到了各個郡縣的大城中,包括鄴城!
袁熙這話不是沒有憑據的。
魏晉時期,《正統道藏太玄部真誥》認為曹操擔任著周武王姬發老師的角色。
《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第七等中位,看著好像也不太高,但第一等是元始天尊,太行老君才排在第四等,第七等主神則是酆都北陰大帝,曹操排在這一等,已經是被看作是受香火的神靈。
當然,這也不能當做鐵證,畢竟道教隻要是個帝皇就往裡塞,但袁熙要的,隻是引起鄴城眾人的忌憚。
畢竟這十年來,對士族傷害最大最深的,便是黃巾軍!
黃巾十年,不僅對天下,也對士族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好多大族就此滅絕,所以鄴城眾人一聽到黃巾殘餘時,馬上就警惕起來。
而且大家都知道曹家世代相信黃老教,如今乍聽曹操控製了受眾極廣的太平道,誰知道自己的身邊人是不是奸細?
想到鄴城最近屢次爆發的謠言,鄴城之亂的陰影重新從眾人心中升起。
袁熙真就是歪打正著了,鄴城這幾次流言,還真是和曹操有關係,目的就是為了延緩袁氏攻打易京的時間,隻不過他自然不知道內情,本意還是往曹操頭上扣黑鍋。
袁熙最後一句話,徹底讓眾人不安起來。
太平道內部的傳言,曹操是代漢者當塗高的應讖之人!
據袁熙得到的傳言,曹操應驗讖語,必然要得到鄴城。
因為鄴城是魏郡之所。
《左轉》雲:魏者,大名也。
《淮南子·俶真訓》言:“是故身處江海之上,而神遊魏闕之下”之句,東漢高誘注“魏闕”雲:“巍巍高大,故曰魏闕。”
袁熙造的這個謠,乃是典型的倒果為因,以後世結果推此世動機。
一般的理由根本說服不了鄴城的士族謀士們,所以要讓他們感受到威脅,就要下猛藥。
最後轉來轉去,又回到了這個時代最為迷信的讖語上。
不過袁熙也沒想到的是,鄴城這個魏字的推演,袁尚和謀士們還真的私下研究過,而且深信不疑!
所以袁紹還沒表態,袁尚先急了。
他之所以死死占住冀州,將兩個兄弟驅逐出去,是因為他極為相信鄴城的這個魏闕傳言!
想到這裡,他脫口而出道:“二哥這話,也不是全無道理。”
“若袁氏攻打易京時有人覬覦鄴城,尚願意留守死戰,絕不會讓任何人有可乘之機!”
一眾謀士麵麵相覷,但袁尚既然已經表態,支持他的審配逄紀等人也隻能應聲附和。
袁譚一眾的謀士也反應過來,既然袁尚願意留守鄴城,那攻打易京是袁譚的大好機會,如果立下大功,未必不能扳回一局!
袁熙寫這封真真假假的信的時候,和郭嘉一起費了很多心思,利用了眾人的心裡和信息缺失,很是造了些謠。
比如呂布的真正的想法,比如曹操在道教中的位置,比如鄴城謠言,比如曹操應驗的讖語。
但他也沒料到,最先表態的是袁尚,而說服袁尚的,是袁熙編造出來本來最不抱希望的讖語謠言。
這可以說是相當諷刺了。
所以說,一個謠言無論多麼離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願意相信的人。
袁熙在得到冀州開始調兵馬糧草,攻打易京的消息時,已經是送信的半個月後了。
他算了算驛站來回的時間,心想難道自己這封信還真起作用了?
他笑著對麵前的郭嘉道:“奉孝先生果然神機妙算。”
“少來,”郭嘉翻著白眼,“這信裡大部分都是你的想法,彆把這些鬼鬼祟祟的東西安在我頭上。”
袁熙一笑:“好歹也是先生點石成金之筆,說來這邊也該早做準備了。”
“但最近黑山賊陸陸續續有些人投奔過來,如何安置他們,先生有何高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