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個時代,對幾乎沒有識過字的兵士來說,遵從的是最原始的人性,可不會講究後世的那些複雜的東西。
十年。
唐宗明祖,秦皇高祖,這些是開國皇帝從起兵到打下天下的平均時間。
用時最長的朱元璋花了十三年,而用時最短的劉邦僅僅花了七年。
偌大天下,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難打。
就曆史走向的規律來說,封建時代絕大部分時候的曆史的關鍵走向,並不掌握在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兵士手裡,而是……大地主階級。
隨著時代的不同,他們可以是諸侯,可以是貴族,可以是士族,可以是門閥,也可以是士紳,他們把持著知識和土地,將下層百姓的命運操縱在手裡。
說來諷刺,在封建社會中,發動農民起義的往往並不是農民,而是地主。
農民偶爾有之,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加入到了士族階級之中。
包括最先領導農民起義,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他們也不是農民。
他們利用農民起義的殼子,引動百姓起事,但最後他們的目的,還是占據地主階級的最高位。
封建社會千百年來,敢於背叛自己階級,對著地主刀鋒所向的,貌似隻有一人而已。
千百年的輪回,自然也包括如今的漢末。
袁熙看著被不知名力量驅使著的兵士們,在城頭城下,嘶喊著將手中的武器拚命砍向對方,驅使他們的,可能是對敵人的仇視,可能是家人父母,可能是對生命的渴望,甚至可能是今晚的一頓飽飯。
就在這無數各異的欲望驅使下,不問對錯,不問道德,隻為了活下去。
易京城數十萬人的呐喊和兵器的交鳴,共同形成了廣袤大地上麵一道小小的音符。
過去以及將來,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漢末十三州數百萬人,奏響高低各異的音符,跳躍交織,組成了一曲充滿了無奈,卻又悲壯宏大的樂章。
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會知道,奏響休止符的人會是誰。
這一天的攻城戰,就在袁熙的注視下結束了。
先前他和郭嘉商議後,將麾下兵士分成幾個數百人的預備隊,讓太史慈和趙雲輪帶領,等兵士出現力不能支的情況,便讓其撤下休息,另外一隊補上。
這種辦法確實大幅度減少了傷亡,這一天下來隻有百十人陣亡,對於整個戰場上萬人的傷亡來說,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對於他自己來說,仍然太過沉重。
袁熙有些焦慮,打了將近十天了,這樣下去,他手下的兵士遲早會打光!
每天他站在營寨門口,看著兵士們歸來,心裡頗不好受。
因為和兵士們一起屯過田,種過地,所以他記得大部分人的麵孔,甚至能叫得出很多人的名字。
但如今很多熟悉的人,卻再也沒有回來。
曾經和自己一起蹲在城牆下麵吃過飯的老徐,抬過屍體的大郎,種地時被蛇咬了活下來的二狗,磨麵時比驢還賣力的大壯……形形色色的人的,都在某天過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剩下活著的人,仍然要麵對明天未知的命運。
如今袁軍雖然已經攻破了三道城牆,但越往裡越難打,很多時候雙方士兵都沒有退路,出現了不死不休的局麵。
然後便下了三日的雨,袁軍辛辛苦苦挖的地道,大部分都被水淹沒,攻城被迫停止。
相比躲在城裡的公孫瓚軍,在泥濘之中的袁軍士兵,顯然更加吃虧,衣服淋濕,生火極難,隻能被迫吃些乾糧。
古代時候打仗,很少有冒雨作戰的,因為下雨是會死人的。
雨水不僅能毀壞兵器盔甲,還能讓士兵衣物濕透,配合寒冷的天氣,能讓人體迅速失溫,加上打仗體能消耗巨大,很多人根本扛不過去。
袁軍沒有營帳的兵士,都在想方設法擋雨,有的用樹枝樹葉,有的挖地洞,有的躲在攻城器械下麵,咒罵這該死的天氣。
士氣低落不可避免,畢竟這些天下來,死傷甚多,好多人都開始膽怯。
袁熙麾下兵士倒是尚可,雖然陣亡不少,但死去的兵士,家屬都能得到一份足以糊口的私田,所以活著的人,倒是保持著不錯的狀態。
袁熙感到了無法掌控局麵的無力,他等待的變數還沒有出現,如果繼續這樣下雨,黑山軍便會來了。
又過了兩天,雨終於停了,但是天氣卻又驟然變冷,很多人開始咳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斷有人倒下。
地麵牆麵上的水跡尚未晾乾,挖的坑道積水還未排出,太行山裡終於傳出了消息。
平難中郎將張燕,親率黑山軍十萬人,分三路向易京發兵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