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點誤算(2 / 2)

孫策接到命令撤軍時,其實是很不情願的,但如今他的糧草已經不支,就是想打,也堅持不下去了。

所以孫策隻能選擇突圍,這邊曹昂這邊早就得知孫策動向,當即命令圍三缺一,留出南麵的城門,讓孫策逃走,自己這邊則派曹仁從北門進入,趁機占據郯城。

這想法沒有什麼問題,但此時太史慈和劉備軍領軍突入戰場,想要占據北門。

曹昂豈能沒有預料到這一點,當即命令全軍出擊,近萬人將劉備軍和太史慈團團圍住,彼時北門尚未攻破,眼看劉備太史慈聯軍就要被全殲,此時戰場上的變數出現了。

袁譚的上萬青州軍,突入了戰場!

對於這先前根本預料不到的黃雀,曹軍頓時陷入混亂,雖然馬上整頓隊伍反擊,但麵對養精蓄銳的袁譚軍,連日作戰的曹軍很快就出現了不支的跡象。

曹昂眼見大勢已去,城門近在咫尺,卻無法突入,隻得暫時收兵,退回大營。

這邊劉被袁熙袁譚聯軍趁機進入城內,占據了郯城。

雙方相持了數天之後,曹昂見對方還在源源不斷著增兵,知道再也沒有機會了,隻得含恨退兵。

袁熙看完戰報,笑道:“阿兄果然出兵相助劉備,這幾乎把家底都拿出來了,看來劉備給他開的條件肯定不低。”

郭嘉也是心懷大暢,他和袁熙推敲這個計劃好長時間,結局果然如兩人謀算的一樣,也算是很有成就感了。

其中的關鍵,就是劉備的想法。

這一戰過後,劉備肯定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對於劉備來說,卻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事實已經證明,徐州單憑劉備一個人,是守不住的,即使這次付出慘重代價擋住了,但下次呢?

所以當日袁熙給劉備的信裡,就表明了一個想法。

劉備,袁熙,袁譚,三人共治徐州。

若有敵人來犯,三方齊心對敵,如此一來,不論是曹操還是袁術,隻憑一方,都很難對徐州形成威脅。

劉備是個聰明人,郯城的丟失,讓他徹底看明白,在幾年之內,他很難得到徐州本地士族的擁護,既然如此,他乾脆引入袁氏兄弟,一同打壓收服本地士族。

而對於袁譚來說,他需要得到徐州的一部分,來對青徐之交的泰山賊完成包圍。

他打了泰山賊兩年了,泰山賊打不過時便退回山裡,去南麵徐州劫掠,讓袁譚也沒有辦法。

若是能得到徐州琅琊郡的一部分,袁譚便能將泰山賊南北兩麵都封住,慢慢將其磨死。

對劉備來講,泰山賊這種誰都不願投靠的勢力,也是個大麻煩,借著袁譚之手除去,何樂而不為?

最後對袁熙來講,他要的就是占據長江口的沿海航路,保證他的商路和幽州往外擴張的路線。

幽州周圍都被限製死了,袁熙的打算,就是借著海路跳出這個圈子,伺機擴張這個地盤,廣陵郡便是他的橋頭堡。

正常來講,這麼孤零零的一塊飛地,距離幽州又遠,很難守住,但若背靠袁熙的船隊,那便容易了許多。

所以三方一拍即合,等曹操和孫策打生打死時,從後麵占了一把便宜。

袁熙最後道:“我還是有個疑問。”

“我故技重施,將袁譚的青州軍商船從青州運送到徐州,從而繞過了泰山。”

“但這種計謀已經用過了一次,按道理曹操那邊早該想到,怎麼我看曹軍的應對,似乎是沒有準備?”

郭嘉想了想,笑道:“至少曹操應該是想到了,但應該沒料到袁譚能下此決心吧。”

“謀略雖然要考慮到方方麵麵,但不會因為其中一個微小的可能因噎廢食,對於袁譚出兵,曹軍肯定也做了應對,但應是對三方聯軍的戰力估計不足。”

“這次有曹操長子曹昂帶兵,應該是培養其戰陣能力,倒不是說曹操不重視,而是同一時刻,曹操應該是去了豫州督戰,那邊才是他最看重的。”

“曹昂的漏算,就是三方聯軍的戰力,這次袁譚公子固然作戰勇猛,但情報說陳登也親自帶兵上陣,還起了不小的作用,這才擊退了曹軍。”

“可能就是這一點誤算,曹軍才與郯城失之交臂。”

郭嘉說到這裡,對袁熙道:“公子知道,你最厲害的是什麼嗎?”

袁熙疑惑道:“是什麼?”

“識人之能,”郭嘉歎道:“公子看人太準了。”

“趙雲,太史慈,田豫,我自己就不說了,皆是一時才俊。”

袁熙見郭嘉一本正經的樣子,心道你對自己認知挺清楚的,臉皮也夠厚。

郭嘉又道:“公子前次就說陳登是個人才,我還以為就是精通種地,沒想到還能上陣打仗,公子隻憑這識人的眼光,之後必能在天下爭得一席之地!”

袁熙被郭嘉吹捧的都不好意思了,嘿嘿笑道:“多謝先生吉言。”

他知道自己隻是個普通人,即使有後世知識托底,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讓他極為高興。

徐州打了這麼久,才終於塵埃落定,要知道幽州趙雲劉和那邊,都從漁陽郡打到廣陽郡的薊縣了!

如今終於到了摘果子的時候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