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東名花(2 / 2)

《禮記·內則》記載:“甜食者,棗、栗、飴、蜜”。

蜂蜜是最早的純天然甜味劑,商周吳越時期,君主之間互相以蜂蜜作為珍貴的贈品。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出現了蜜餞,即用蜜來浸漬食物,當時是我國的獨特發明。

另外一大類,便是飴,俗稱麥芽糖,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來的糖,出現於商代末期。

《詩經》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即為佐證。

《楚辭》也記載,“巨妝蜜餌用長是也,飴餳用麥蘖或穀芽同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餳,故醫方亦收用之。”

曹節拿著飴糖,輕輕舔了下,麵上顯出極為高興的神色來。

她突然像想到了什麼,對蔡昭姬道:“夫人,我想拿給妹妹嘗嘗。”

蔡昭姬聽了,又從袖子中摸出兩塊飴糖,塞到曹節手裡,笑道:“這倒是顯得我不好了,你去吧,上午就抄到這裡,吃了飯再來。”

曹節高興地舉著糖跑了出去,一旁的吳夫人見了,心中生出了些許溫馨的感覺,笑道:“環夫人隻怕不是買不起,而是不許她們多吃呢”。

蔡昭姬笑道:“壞了,我倒是沒夫人想的清楚。”

吳夫人呆在袁府時間也不短了,她漸漸發現,這袁熙的內宅情景,和其他士族區彆頗大。

寬鬆的環境中,處處透著一股人情味,讓吳夫人也羨慕不已,這是她從嫁人到現在,都沒有體會過的溫情。

蔡昭姬因對吳夫人說道:“也快到了吃飯時候,夫人女兒想吃什麼,我讓人去做。”

吳夫人看了眼旁邊在榻上熟睡的女兒,忙道:“多謝夫人想著,妾隻隨著大家一起吃便是。”

蔡昭姬笑道:“夫人還是這麼客氣,說來咱們也算是遠親,夫人孩子吃了這麼多苦,便是我們看在眼裡,都於心不忍。”

“公子此去,應該也不會耽擱很長時間,隻等公子回來,咱們便能啟程動身了。”

“夫人要是想開了,公子隨時都能派人送夫人回荊州,要是夫人不願意,便去幽州看看,也是好的。”

吳夫人麵露感謝之色,心裡卻是大為焦急。

她想要逃走,自然從廣陵是最近的,要真到了幽州,她怎麼再跋涉上千裡回江東?

不行,要儘快想辦法逃走!

吳夫人心裡很是過意不去,她知道袁熙對自己有贈馬之恩,她卻蒙騙了所有人,讓她心裡愧疚不已。

但兒子孫策如今依附袁術,和袁紹勢同水火,她這麼做,也實屬無奈。

吳夫人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摸清到了袁府眾人的活動規律,袁熙,甄宓,蔡昭姬,環氏母女,甚至孫禮郭嘉等人的行動習慣,都被她一一記在心裡。

如今半數人都跟著袁熙去下邳了,府內空虛,正是大好時機。

現在她所缺的,是避開所有人逃跑的時機,以及出城的令牌。

但袁府之人的出城令牌卻有些麻煩,一塊在軍營中的太史慈手裡,一塊卻是在蔡昭姬手裡。

太史慈那邊是不用想了,隻能蔡昭姬這邊著手。

吳夫人這些日子觀察下來,卻發現蔡昭姬的令牌,卻並沒有帶在身上。

不在身上,應該就是在屋裡了,偏偏之前吳夫人找不到借口去蔡昭姬屋內,畢竟有時候袁熙要在裡麵留宿的。

但袁熙走後,吳夫人漸漸和蔡昭姬熟絡起來,接下來她要做的,便是借機在蔡昭姬屋裡留宿,然後趁其熟睡時找到令牌,帶著女兒逃走!

江東廬江郡,橋蕤宅邸之中。

一個差不多總角年紀,臉上帶著幾分稚氣,眼神靈動異常的少女,正偷偷透過板壁上的一個孔洞縫隙,偷窺外麵的酒宴景象。

她滿臉興奮地回過頭來,對身後另外一位年紀稍大少女拚命招手,“姐姐快來看啊!”

“今日阿父請的貴客,是伯符將軍和公瑾將軍呢!”

另外一位年齡稍大,一臉沉靜的少女,正坐在遠處榻上,認真地縫著一塊手帕。

聽到妹妹說話,她頭也不抬,輕聲道:“有什麼好看的,你這樣做,是為無禮,非禮勿視。”

兩女唇紅齒白,皮膚極其白皙光滑,吹彈可破,仿佛如玉脂一般發出隱隱約約的光澤,我讓人望之生歎。

兩女皆是出類拔萃的美人胚子,雖然尚未完全長成,但已經顯露出七八分沉魚落雁的容貌來,此時養在深閨,聲名不顯,但見過的人,都認為她們遲早會名動江東。

這便是橋蕤的兩個女兒,未起名字,私下被仆人們稱作大橋小橋。

大橋沉穩,小橋活潑,如今小橋見大橋絲毫不為所動,嘟著嘴道:“姐姐太也無趣。”

她又把眼睛湊向縫隙,看了一會,說道:“好奇怪,怎麼感覺伯符將軍和公瑾將軍,都不太高興呢。”

大橋聽了,淡淡道:“打了敗仗,當然會不高興。”

“阿父都被抓了,還好被人放了回來,不然咱們家早就垮了。”

“虧你還有心情看樂子。”

(後麵為了方便,大橋小橋改成大喬小喬。)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