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隻為一物(2 / 2)

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棉花卻很適合個體家庭獨立生產,這導致從明朝起,我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係變得更加內向而穩固。

明代徐一夔的《織工對》中記載:“鎮上傭工皆聚四方無籍之徒,每日不下數萬人.手提足蹴,皆蒼然無神色.雖食無甘美,而亦不甚饑寒”。

明清時期,中國棉布年產量約有六億匹,是英國工業革命早期的六倍,社會經濟架構也隨之產生變化,甚至帶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而且棉花不僅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還有潛力巨大的戰略價值。

東北關外之地,麵積廣闊,土地肥沃,但直到明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都很難在遼東半島以北地區建立穩固、長期的統治。

直到明清時期,伴隨著棉紡織業的發展,東北地區的人口承載量才開始顯著上升,這其中就和棉花的普及有相當大的關係。

所以說袁熙彼時雖授了幽州刺史,天下諸侯卻不以為意,蓋因幽州這地方,衣食住行極難達到中原乃至江南地區的水平,導致人口也上不去。

而袁熙根據後世的知識,卻是找到了打開幽州大門的兩把鑰匙。

一是興修水利,廣種水稻,做到足食。

二是耕種棉花,發展紡織,做到豐衣。

一旦兩者皆備,便能帶動商業發展,而且紡織生產出的棉布,本就是上好的商品,便能帶動北地的繁盛。

所以袁熙才不惜代價,也要占據廣陵郡這個橋頭堡,便是為了出海尋找棉種的港口,這本就是他計劃的重要一環。

如今一步一個腳印,一環扣一環,他終於是踏踏實實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此時他麵色凝重地對甄堯道:“棉花一事,是三地之中最為重要之事,事關今後十年,百年大計。”

“我希望內兄不計一切代價,也要帶回棉種,期間花費若有不足,我儘全幽州之財力,以幫內兄,隻為成此一事。”

甄堯見袁熙說的鄭重,連忙俯身道:“堯必全力以赴,不負使君所托!”

棉花事關重大重大,所以袁熙把甄堯這個心腹放在海西出海港,不惜親自過來叮囑,便是不想事情有所閃失。

如今他見甄堯領會到了事情的重要性,也是心下稍安,對甄宓道:“你們兄妹好久沒見了,先好好敘敘舊,我去城裡轉轉。”

甄宓聽了,出聲道:“夫君要見城裡的熟人?”

“不需要妾陪著嗎?”

袁熙笑道:“我聽聞孔北海一直留在海西,準備近日動身去司隸覲見天子,想著有些話和他本人說,倒是不用夫人跟著了。”

甄堯聽了,忙道:“使君來晚了一步,孔北海已經舉家離開了。”

“什麼!”袁熙一驚:“他怎麼走這麼快?”

“他不是要將女兒嫁給泰山羊氏嗎?”

“這婚禮辦的如此倉促,不到一個月時間,孔北海就急匆匆把女兒嫁出去了?”

他突然想起自己和孔融女兒分彆時的景象,心中突然有些異樣的感覺。

甄堯臉色奇怪地看著袁熙:“使君不知道?”

“孔家和羊氏的婚事告吹了。”

“孔北海一家半月前便乘船順著淮河西去了。”

袁熙聽了,更是驚訝,他和甄宓麵麵相覷,心中湧現出一個念頭,這事情不會和自己有關吧?

甄堯想了想,出聲道:“這事情鬨得很大,據說是元化先生隨著羊氏族人去了孔家一趟,然後兩家就退了婚約。”

“至於其中內情,兩家也是秘而不宣。”

甄宓聽了,眼睛轉了轉:“夫君不是做了什麼壞事吧?”

袁熙叫起屈來:“怎麼可能,我是那樣的人麼!”

“不行,我得去找元化先生問問。”

甄堯看袁熙急匆匆出門去了,心道小妹和使君如此說話,袁熙也毫不在意,看來兩人感情不錯,不然換了一般家裡,哪有夫人對夫君如此質問的?

不過夫妻歸夫妻,日子久了恩寵也是會變的,尤其是袁熙這種人,身邊根本不缺士族女子,還都是些身份極高的。小妹還是沒太看明白啊。

想到這裡,甄堯悄聲對甄宓道:“雖然現在我不是長兄了,但還是想要奉勸小妹一句。”

“人了喜好是會變的,但是小妹作為正妻,得儘快考慮子嗣問題了。”

甄宓聽了,臉上一紅,輕輕點了點頭。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