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鄴城時,用了水攻圍城之計,開鑿壕溝,決漳水,圍淹鄴城四十餘裡,城內堅持七個月,兵士百姓餓死過半。
雖說鄴城陷落的直接原因,是審配侄子審榮出城投降,但其實彼時鄴城已經是強弩之末,即使不投降,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曹操用兵非常決絕,不怎麼考慮後果,尤其是和袁術爭奪兗州,水淹太壽時,淹死的都是兗州自己人,這為他日後被兗州士族背叛埋下了隱患。
眼見曹操主意已決,荀彧也不好說話,此時程昱起身道:“東郡太守臧洪,有不穩的跡象。”
“他如今從東郡治所東武陽離開,去了鄴城,據探子傳回的消息,其欲向袁紹請求發兵,出兵陳留,救援張邈兄弟。”
眾人聽了,俱個一驚,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要是袁紹插手陳留郡的戰事,從鄴城發兵之不到二百餘裡,數日便到,到時候局麵就亂了!
更麻煩的是,若是袁紹插手,曹操這邊能公然和其翻臉嗎?
曹操聽了,冷笑道:“他倒是好大膽子!”
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為人雄氣壯節,曾為關東反董聯軍盟主。
其在董卓殺死少帝劉辯後,找到當時的廣陵太守張超,勸說其和張邈一起起兵反董,於是便有了後來的酸棗會盟,組建關東聯軍之事,可以說反董聯盟最早便是臧洪發動的。
彼時臧洪隻是張超手下的功曹,在關東聯軍諸侯之中勢力根本不夠看,雖然如此,最後還擔起了盟主這個背鍋的名頭,可見此人還是很講義氣的。
之後張超派遣臧洪去聯絡劉虞,行至河間國時,遇到了袁紹,被其看重,任命為青州刺史,之後兩年內成績斐然,群盜奔走至山中躲避,形成泰山賊為患。
但這個時候,袁紹卻把臧洪遷為東郡太守,治所在東武陽。
刺史變郡守,明擺著是降了,但臧洪也沒說什麼,便上任去了。
張超算是臧洪的舉主,如今張邈張超兄弟被困濮陽,以臧洪的為人,去鄴城向袁紹求救,也是情理之中,但這一舉動,對曹操這一方來說,是個不小的麻煩。
曹操操臉色有些陰沉,思量起來。
冀州那邊如果運作順利的話,發兵救援陳留的可能性不大。
因為按道理說,此時冀州應該會集中力量攻打黑山,不會在陳留的事情上節外生枝。
但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何況對曹操來說,拿下陳留非常重要,不然其擋在自己西進司隸河東的道路上,自己下一步計劃很難施行。
想到這裡,曹操對眾人道:“此事我自有安排,爾等隻要專注濮陽即可!”
眾人領命。
曹操出聲道:“眼下天子東歸雒陽,卻滯留在河東,李傕郭汜追擊甚急,天子卻被白波軍和河內太守張楊挾持。”
“對此諸君有何想法?”
荀彧聽了,當即出聲道:“請明公儘快擊退挾持天子之賊,奉迎天子車駕!”
“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
“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不能為累,明矣。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即使考慮此事,也來不及了!”
荀彧之所以剛才沒有反對水淹濮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隻有拿下陳留,曹操才能打通前去雒陽的路線。
要是不打下陳留,即使能繞道去雒陽,也不能保證後續的糧草後勤,到時候還怎麼趕走李傕郭汜和白波軍的勢力,奉迎天子車駕?
前些時候曹軍三攻徐州不下,果斷撤軍,也有荀彧力主之力,畢竟在荀彧看來,徐州遠沒有奉迎天子重要。
荀彧帶頭出聲,眾人也紛紛議論起來,荀彧慷慨激昂,逐條駁斥持反對意見的人,到了最後,一眾謀士紛紛被荀彧說服,站到了荀彧一邊。
曹操見了,斷然道:“既如此,打下陳留後,我便親率大軍,前去洛陽迎駕!”
諸事計議已定,待眾人退去,曹操卻單獨把程昱留了下來,說道:“發信給鄴城那邊,想辦法阻止臧洪。”
程昱猶豫了一下,開口道:“昱想來想去,還是那人出馬最為穩妥。”
曹操聽了,說道:“將新做出來的五石散都送過去。”
“若其還有要求,儘量滿足便是。”
程昱聽了,當即領命。
等他欲起身離開時,曹操叫住了他,“仲德啊,你受累了。”
“你替我做了很多見不得光的事,也受了不少委屈,我絕不會忘記。”
程昱聽了,感激涕零道:“敢為明公效死!”
曹操此時卻是想著,劉協身邊自己的幾個內應已經準備萬全,隻待自己一錘定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