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麾下缺少木匠,要不要跟著我來乾,要是能帶學徒,多教一個人,我便多給老丈一份錢。”
那小販聽了,笑道:“還有這種事情?”
“那我厚著臉皮,跟著公子混口飯吃了!”
眾人聽了,發出陣陣哄笑,袁熙卻是轉向周圍的人,問道:“周老丈的桶,前兩年我還買過,結實得很,你們誰知道為什麼沒人買了?”
眾人沉寂了一下,隨即有人嘟囔道:“過年那段時間,很難買到糧,大家桶裡都空著,還買桶做什麼。”
袁熙聽了,出聲道:“怎麼,街上米行不都是按人頭每日供應?”
他對趙雲道:“子龍和我離開北新城前,不是做了竹籌,城裡百姓可以憑此買糧嗎?”
趙雲點頭道:“確實,竹籌上都有獨特的記號,很難冒認。”
人群中有人道:“竹籌咱都有,但就是時常缺糧,排隊排到一半就沒了,一天的糧當三天吃。”
有人笑道:“比以前動不動餓好幾天,咱也知足了,總歸能撐過來,咱們都相信公子呢。”
袁熙聽了,笑道:“這卻是我的不是了,前些日子打仗多,調了軍糧讓你們受苦了。”
眾人忙道:“公子哪裡的話,沒有公子將士守城,咱們早不知道在哪裡死掉了。”
許攸的冷汗刷的一聲就流了下來,他這才明白為什麼袁熙為什麼不看賬目,這是明白自己調過賬目數字,查不出大問題,所以乾脆放棄從賬目上找問題!
然後卻是直接從市井小民下手,直接去問這半年來的生活情況!
過年前後,正好是沮授離開北新城,許攸大肆調動城內糧草填補虧空的時候,雖然也能保證城內人不被餓死,但因為調動頻繁,市麵上的糧食常常短缺。
許攸想著糧食幾天調動一次,城裡不餓死人就行,他自己反正有糧吃,不覺得有什麼,但下麵的百姓對於餓肚子,卻是記得很清楚。
許攸看到遠處袁熙雖然一臉笑意,眉頭卻微微皺了起來,心裡拔涼拔涼的,壞事了!
袁熙對眾人道:“請諸位放心,今後我會儘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公子有這句話就夠了,咱們心裡明白,隻要兵士吃飽打了勝仗,飽的饑的,咱們多少都活下來。”
“要是打了敗仗,咱們家裡就是有百石千斛糧食,也沒命吃啊。”
有人附和道:“這話倒是明白,再說咱們家裡,誰沒個當兵的,當時都是跟著公子餓過來的。”
“所以年前餓上幾頓,我們根本不慌,因為公子當初承諾過,不會拋棄我們的。”
袁熙聽了,突然間被觸動了。
什麼鄭伯克段於鄢,計謀雖好,但是吃苦的卻是麵前這些人啊。
他們如此信任自己,自己能忍心拋棄他們嗎?
他斷然道:“好!伱們有什麼困難,隨時去我府裡,即使我不在,自有人聽你們訴說,保證能傳道我的耳中!”
眾人聽了,歡呼起來。
遠處許攸臉上的冷汗流的更多了。
他發現,自己錯估計了一件事情!
當初城裡缺糧,也沒有發生動亂,他自己沾沾自喜,以為是北新城的百姓溫順,沒想到是因為他們信任袁熙,所以才沒有聚眾鬨事!
袁熙讓圍觀眾人各自散去,又帶著人進了酒樓糧行,許攸聽得分明,是在查看這些日子以來的流水賬目。
他滿嘴苦澀,知道沒必要聽下去了,便偷偷溜之大吉。
事情瞞不住了,得想辦法自保了!
袁熙那邊一邊看著酒樓賬目,一邊對郭嘉道:“我剛才聽百姓說話,倒是有了個想法。”
“百姓有了難處,去官府卻又無門可入,即使能進去,也很難找到管事的人。”
“大家都對我寄予厚望,等回去後,我就讓府裡側門常開,在門後麵找間屋子,再放幾個掾屬,專門接待有事情訴說的百姓。”
“到時候一件件事情都記下來,能處理的直接送交相關官員處理,有爭議的層層上報,一直找到解決的人為止。”
郭嘉聽了,笑道:“公子這想法倒是極為獨特。”
“士族間有接訪名士之風氣,公子卻是折節下交,來者不拒,這樣一來,民望必然水漲船高。”
袁熙心道自己是真心想解決事情的,畢竟後世這種模式很有借鑒的意義。
上位者的大門,應該永遠為底層民眾敞開,政令的目的是利民便民,而不是擾民害民。
不然的話,和許攸這些人何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