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討論是否奉迎天子,已經沒有意義了,袁紹的謀士們都不傻,明白雖然奉迎天子對他們來說很是雞肋,但要是讓曹操做成了,也會是個大麻煩!
另一個原因是,袁熙不惜親身犯險去做這種事情,本身就說了他的態度和預測。
袁熙這幾年來,在袁氏內部的影響,比他想象的遠遠要大,因為有他參與的決策,最後都證明袁熙的想法是正確的。
加上袁熙這兩年來,不停的向袁紹寫信,旁敲側擊地影響袁紹想法,終於讓袁紹明白,如今河內奉迎天子的事情異常關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河內郡的位置異常關鍵,這涉及到了袁氏統一天下的路線。
如今天下諸侯爭霸,其實主要是兩袁爭霸,而袁紹想要擊敗袁術,便要尋找渡過黃河南下的最佳路線。
河內郡的位置在黃河北岸,有數個南下渡口,如果控製了河內,黃河南岸就很難北上,反觀袁紹這邊,隨時可以渡河南下。
下一個合適的渡河地點,就隻能在河內往東數百裡,從鄴城南下黎陽,渡河到黃河南岸的白馬,南下百餘裡到烏巢,然後再到官渡,再南下到許都,才能從兗州進入豫州,攻擊袁術的大本營。
這如今這條通道被曹操把持著,鄴城不好輕易發兵。
然後下一個合適的南下地點,便隻能是徐州了,因為被大江沼澤阻攔,也不是那麼好調兵。
而如果現在袁紹控製了河內郡,便可以南下進入司隸,打通去荊州的道路,從而進入豫州西部,這條路線,是南下路線中最為穩妥,也最為可行的一條。
所以袁熙和呂布聯合,袁紹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從中發現了攻擊袁術的契機。
袁紹雖然有時候好麵子,但他並不是為此就把利益拋到腦後的人,袁熙如今給他展現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雖然有風險,但值得一試!
等袁紹把自己想法說完,在座的謀士掾屬紛紛讚同,他們也想不到反對的理由。
審配笑道:“說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如今我們攻擊袁公路的三條路線,除了官渡那條在曹孟德手中,其他兩條,都在顯弈公子手裡呢。”
眾人聽了,這才醒悟過來,心道果然如此!
不說現在袁熙占住的懷城,曹操占住的官渡,徐州那條路線,便是從廣陵進入揚州,或者下邳進入九江郡,這是由袁熙劉備共同控製的。
眾人沉思起來,這是巧合,還是早有預謀?
如果是後者,顯弈公子,或者其背後的謀士,也太可怕了些!
這是因為,離著袁術越近,將來擊敗袁術後,就能分到最多最大的利益。
有幾個謀士心中不由自主浮現起這個念頭,如果袁熙是嫡長子就好了!
袁紹見眾人並無異議,心道倒真是難得,平日裡麵一件事吵得兩邊各執一詞,怎麼這次這麼順利?
他猛然醒悟過來,八大謀士隻來了三個,餘下的掾屬都不夠資格插嘴說話。
人少了,自然爭執也就少了,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很容易看清立場,討論幾次後,也就明了。
袁紹有些鬱悶,事情人少了,乾的反而比人多的時候利索,那自己找這麼多謀士,意義何在?
計議已定,袁紹便命人給劉備及袁尚發信,眾人各自散去。
荀諶跟著出來,獨自走在路上,望著天空歎了口氣。
他這個謀主,因為曹操漸漸顯露野心,在袁氏內部越發不太受待見了,因此時常謹言慎行,就像今日之事,他出於顧慮少說了很多。
因為荀家子弟,荀攸荀彧都在曹操那邊受到了重用,荀諶因此也受到了猜忌。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不懷好意,盯著他謀主位置的人,但偏偏荀諶對於此事無法自證。
他現在很是尷尬,本身他也有問題,私下投靠了袁譚,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隻怕袁紹早已經知道了此事,所以懷疑荀諶首鼠兩端,自然信任少了很多。
所以對於自身的前景,荀諶也是一眼望得到頭了,一個不被重用的謀主,將來即使袁氏成就大業,自己也隻能混個閒散職位。
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總不能去投靠曹操吧,對方即使最後能打敗袁氏,自己的位置還能超得過荀彧荀攸?
荀諶心中有些失落,目前雖說跟著袁氏衣食無憂,但身為謀士,誰不想計策被主公采納,以一己之力改變天下大勢?
想到這裡,他對當日袁熙絲毫沒有流露出對自己的招攬之意,感到萬分不解。
聽說其後來照顧的那個郭嘉,家世也不怎麼樣,為何獨獨被其青睞?
荀諶猜得沒錯,在袁熙的小本本上,他的名字並不排在前列。
而排在前列的人,正一臉無奈地對死皮賴臉不走的袁熙說道:“使君連續數日來訪,順也知使君之意。”
“我無意改換門庭,還請使君回去吧。”
袁熙微笑道:“高兄,世事無絕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