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暗流湧動(2 / 2)

關羽聽了,也是沉默不語,劉備手下欠缺好的謀士,相比之下,袁紹曹操手下人才濟濟,甚至互相競爭,相比劉備的寒酸,簡直是天差地彆。

他隻得道:“聽說孫策攻打江東甚急,要是吳郡被攻破,肯定有很多士族因為害怕孫策,北逃到徐州來。”

“說不定裡麵有可用之人。”

劉備聽了,大喜道:“二弟說的是,我這便在江邊準備船隻車馬,看看有沒有江東士族投奔。”

關羽和劉備心照不宣,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是,劉備若是廣納江東士族為官,便能牽製打壓徐州本地士族,從而防止被本地士族架空權力。

劉備的這個想法,是當今天下諸侯采用謀略權術,轄製手下最常用的辦法。

袁紹在用,曹操在用,袁熙在用,甚至現在的劉協,也在用。

劉協拿出了一張巨大的絹帛,明近侍在上麵依次把空缺的官位填了上去,下麵依次有幾個人名,這便是這個官位的候補人選。

然後每寫一個,他便讓楊彪孔融在內的十名大臣發表看法,如果大家都反對,就將這個人名劃去。

如果讚成的人多,就將人名排在上麵,如果另外有人提名,便將名字添上去。

鑒於空缺的官位並不少,候補人更是其數目的好幾倍,十名大臣對於每個人都要發表看法,實是個非常損耗心力精力的事情。

但劉協事先已經發話,這事情定不下來,誰也不能離開。

所以從召見曹操趙雲等人結束後,一眾大臣商討到深夜,足足好幾個時辰都沒有休息,布帛上的官位人選,才定了不到一半。

這還是沒爭議的,有爭議都放到了後麵,可能要花費數倍的時間來討論。

劉協見一眾大臣都麵露疲憊之色,便讓眾人暫且休息,婢女端上蜜水解渴,眾人喝下後,才稍稍收斂了些疲態。

劉協卻是心中大致有數了。

通過這個過程,他了解了心腹大臣對各方勢力的看法,明白了到底誰和誰是站在一起的。

孔融是最反曹操的,但似乎對袁熙觀感也不好。

鐘繇丁衝則是不加掩飾的站在曹操一邊。

董昭似乎偏向於曹操一邊。

楊彪是對自己最忠心的,似乎很是提防曹操,但卻也沒有支持彆的勢力。

董承仍是不敢輕易表態,怕是已經嚇破了膽,但隱隱站到了呂布一邊。

剩下的幾個各有偏向,甚至還有為袁紹說話的。

劉協心道真有意思,十個大臣便分成了好幾派,這便是為臣之道把?

真在這時,有急信傳來,乃是關於帶兵出城,去北麵阻擋南匈奴的白波軍將領李樂的。

信中說南匈奴並沒有來,他被人欺騙,愧對天子,今將封號將印交還,自己回白波軍領地去了。

劉協見了,將信展示給眾人,說道:“李將軍就是太認真了,竟然因為這個理由就離開,朕豈會怪罪於他?”

“這是因為他得到白波軍被攻擊的消息後,對朕失望了?”

“亦或這封信本來就是假的,李樂將軍已經遭遇不測了?”

眾大臣麵麵相覷,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劉協走到絹帛麵前,將李樂征東將軍的名號寫了上去,說道:“這下子,又要多授一個官職了。”

眾人足足討論到天邊露出一抹魚肚白,方才將絹帛上的名字一一對應起來,算是塵埃落定。

但是包括鐘繇董昭在內,看向絹帛上的名字時,都不禁暗暗心驚。

因為絹帛上最後的結果,和他們之前的預想差彆太大了,在各方商討下,變的麵目全非。

他們相信,這張絹帛上的結果出來後,外麵等待的各方勢力,也一定預想不到,如果公布出去,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結果利用了各方諸侯的矛盾,甚至將他們引到了互相牽製爭鬥的局麵上去。

楊彪站在絹帛麵前,胡子微微顫抖,他想象不出,劉協是如何表麵接受眾人的想法,卻暗暗將結果導向到眼前的結局的。

是早有計劃,還是無心之舉?

要是前者,以劉協的年紀,這心性也可怕了!

劉協讓近侍將絹帛上的結果抄寫下來,然後讓鐘繇擬旨。

鐘繇的字,在百官中是最好的,所以他這個黃門令,負責起草宣布詔書,眼下他卻難得的出現了猶豫之色,出聲道:“陛下,要不是在宣召之前,讓外麵的人知道下,若他們有彆的想法,可讓其申辯?”

劉協淡淡道:“不用了。”

“若他們不願意領旨,朕也不會強求。”

鐘繇聽了,知道劉協其意已決,很快便擬好了旨意,劉協著人張貼出去。

這果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安邑的袁熙,也在兩天後收到了沮授的急信,得知了旨意內容。

他看著信的內容,心道這真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這下子,天下大勢又要隨之變化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