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在徐州高處俯瞰大地,就可以看到一副壯觀而殘酷的景象。
一條條兵士長龍,在城池之間蜿蜒流動,大群螞蟻般的百姓四散潰逃,不時被遊過來的長龍啃食,便缺了一塊。
這十幾條長龍也不急著蠶食這一片片美味的食物,而是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麵,隔一段時間就去咬一口,這樣前麵蜂擁而逃的蟻群更慌了,不斷變換著形狀,在山野間慌亂逃竄。
經過了兩天兩夜,後麵的長龍變成了一條條筆直的箭頭,如同牧民精準的皮鞭,一下下落在放牧羊群的身上,打的其向著某個方向慢慢彙聚。
糜芳狼狽不堪地騎在馬上,對同樣騎馬的糜貞道:“小妹,等會要是敵軍來襲,我怕是再也撐不住了,還是趕緊逃吧!”
糜貞緊咬嘴唇,“阿兄,你不覺得,咱們早就該死了嗎?”
“後麵這些敵軍,根本沒有全力追擊我們!”
糜芳吼道:“彆管這麼多了!”
“劉豫州都敗了,我隻想著能活下來!”
“咱們離著海西海域二百裡,袁使君肯定會來救咱們的!”
糜芳還要繼續說話,卻見前方遠處地平線上,出現了很多密密麻麻的黑點,頓時驚恐不已,難道曹軍已經將自己包圍了?
他下意識就想要奪路而逃,卻發現對方好像沒有接近過來的意思,而是也在慌亂轉向,糜芳想了想,派出探子查看。
不多時,探子便帶回來一人,糜芳詢問後,發現其竟然是從下邳逃難的百姓!
對方哭訴,劉備帶他們從下邳逃出後,連夜遭受了曹軍突襲,對方衝入百姓群中砍殺,導致十幾萬百姓自相踐踏,反而衝擊了斷後的劉備本陣,曹軍趁勢掩殺,劉備軍大敗。
等他們這些人拚死逃了一夜,天明時才發現劉備軍完全潰散,不見蹤影,百姓一夜之間傷亡數萬,剩下的人隻得往廣陵方向拚命逃走。
但曹軍還跟在後麵追擊,如今也已經有好幾天了!
糜芳聽完後眼前一黑,夜戰被擊潰凶多吉少,劉備不會已經被殺死了吧?
真若如此,自己何去何從?
想到這裡,他趕緊對糜貞道:“咱們快走吧!”
糜貞卻是問百姓道:“劉豫州麾下兵士家人,都失散了?”
那百姓猶豫了一下,說道:“聽說使君夫人尚在。”
袁熙望著眼前的十幾隻木桶,裡麵還有數桶白色的東西尚未處理,但已經來不及了。
木桶旁邊,是排的整整齊齊的數百個竹筒。
他起身對眾人道:“不能再等了。”
“兩城逃出來的十幾萬百姓,這一路上已經傷亡近半,我若是再不出兵,還怎麼有臉用徐州牧這個名號?”
“依照先前布置,準備出兵!”
袁熙的親衛們魚貫而入,開始沉默的拿起一個竹筒掛在腰間,然後走了出去。
打下黑山的收獲,其實遠遠超乎這個時代的人的想象。
雖然在冀州眼裡,身處並州,地形複雜的黑山糧食收成比平原上差的多,但其有兩個後世極有用處的資源。
一是煤礦。
人口增長帶來的必然問題,就是能源消耗,沒有能源,即使有糧食,人口也會因為燃料短板而無法快速增長,畢竟能作為燃料的樹林,消耗是極快的。
有研究表明,唐代之後,在人口密集的關東地區,因為過量砍伐,森林覆蓋率一直不到百分之十,甚至有的地區到了百分之五,比現代最差的時候還不如。
這後來嚴重影響了當地人口發展,古人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柴在米前,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若是能夠儘早開采靠近地表煤礦,用煤代替木柴,對社會也是極大的進步。
第二就是,並州黑山地區,有後世富含硝的山西湖鹽。
經過脫硝處理的鹽,副產物便是硝酸鈉硝酸鉀等,正是硝石的來源。
想要得到硝,除了廁所或老宅收集外,這便是中國古代最有效的來源了。
在這點上來看,中國發明火藥,乃是曆史的必然,因為原料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缺少原料,技術也不會進步,相關產品也不會出現。
就像中國戰國時就發明了玻璃,但缺少必要碳酸鈉的天然原料,古代叫天然堿,這東西在乾旱的中東沙漠地區很多,但在降雨充沛的華夏卻很少,所以中國便不得不用產量豐富的陶土來燒製瓷器代替。
同時因為漢代就出現了煉鋼高爐,能將溫度提升到1400度,所以燒製1100度的瓷器不成問題。
而西方直到中世紀還沒有做出能達到燒製瓷器溫度的高爐,故他們隻能用熔點600度左右的納鈣玻璃做代替品。
所以說產品的出現,是和技術有著極為複雜的邏輯關係的,並不是無緣無故誕生的。
如今袁熙這次憑借的,便是分離黑山湖鹽產出的硝石後製造的火藥。
當然,因為工藝粗糙,雜質不少,這些竹筒能發揮多少作用,也是未知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