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不禁煩躁無比,形勢為什麼會糜爛成這個樣子?
袁譚袁尚兩路大軍在外,誰也無法及時趕到,這到底是湊巧,還是對麵早有預謀?
他正猶豫間,就見城下遠處有點點亮光閃爍,並不斷逼近城門這邊。
高覽讓兵士好生防範,過不多時,那亮點已經到了近前,卻是一個小校舉著火把,騎馬趕來,他衝到城下,舉著令牌道:“急報,開門!”
高覽命人放下吊橋,讓其入城,那小校認得高覽,連忙跪下道:“倉亭津失守了!”
高覽一驚:“怎麼會?”
“那裡放了至少上千守軍,對麵渡河總要有時間的吧?”
“而且倉亭津破船器械不少,對方是如何順利登岸的?”
那小校急道:“不是從南岸來的,而是倉亭津被人從兩側陸地攻打,猝不及防才失守的!”
“對麵先登極其兄猛,旗號有樂字和於字!”
“我等百十人突圍,隻有末將逃了出來!”
高覽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這旗號是樂進和於禁,曹軍中最善於攻城的兩員大將!
而且聽這小校說法,對方是從彆處渡河,然後繞到了倉亭津後麵發動突襲,控製了渡口,對方下一步,肯定是要來打東武陽了!
果然不多時,遠處天邊的地平線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繁星,那是兵士舉著火把趕路的情景。
高覽望著那數不清的光點,喝道:“號令全軍,上城準備接戰!”
隨著大路上的光點越來越多,高覽借著星光,見對方兵士鬥誌昂揚,氣勢洶洶,知道曹軍出動了精兵強將,目的怕是陷住自己,讓自己無法支援鄴城。
如今鄴城之中幾乎沒有大將坐鎮,怕是危險了啊。
袁熙站在船頭,望著遠處的淮河出海口,對陸遜道:“對方還是沒有回信?”
陸遜苦笑道:“本來就不知道袁譚到了那裡,隻怕信使很難尋到其位置。”
“再說換了我是袁譚,也不希望義兄先一步趕回去,即使拿到信,也不太可能會回複吧。”
袁熙聽了,急躁起來,說道:“召集所有人,我有事商談。”
船隊一路隨著淮水出海,讓後揚帆北上,沿著青州海岸線,往北而去,眾人已經齊聚船艙,沮授陸遜,趙雲太史慈,高順徐晃。
為了儘全力救援鄴城,袁熙連在下邳駐守的趙雲都調了過來,這個時候即使曹操反打下邳,他也不在乎了,現在雙方已經是關鍵的生死之爭,其交戰的重點,已經換成了鄴城和許縣之間的爭奪!
袁熙開門見山道:“如果我們從渤海下船,從陸路趕往鄴城的話,算算時間,怕是來不及。”
“先前公與先生提出,從黃河入海口經過青州兗州,最後在東武陽南麵的倉亭津下船的建議,我認為是最快的,至少能節省十天時間。”
“但這條路很是危險,中間兗州部分會被曹軍襲擾不說,我們從青州的黃河入海口進入,也需要袁譚的同意。”
“但其至今沒有回信,但我們等不起了,一天多後,船隊就會到到達青州利津的黃河入海口。”
“那邊肯定有袁譚軍把守,我想問諸位,到時如何應對?”
趙雲出聲道:“知會他們即可。”
“若他們膽敢阻攔,我自帶兵殺之。”
太史慈笑道:“還是子龍痛快,這時候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眾人聽了,紛紛出聲讚同,袁熙聽了,說道:“好!”
“到時候隨時做好交戰準備,敢阻攔者殺無赦!”
“一應後果,由我來承擔!”
眾人各自散去,整頓軍備,沮授看著地圖,歎道:“要是鴻溝能夠通行大船就好了,也不至於兜這麼大一個圈子。”
鴻溝是春秋時期魏國開鑿的,用以連結黃河和淮水,如果袁熙船隊能夠利用其通行,還能節省將近十天時間。
但到了東漢,因為黃河帶來的泥沙日漸增多,鴻溝日漸堵塞,因乾旱等原因水位變低,尤其是秋冬枯水期,好多地方和河床見底,更加不適合大船通行。
袁熙和沮授商議過後,隻能選擇淮水出海的路線,不然在百十條船萬一在水位很淺的鴻溝裡進退不得,那就徹底完蛋了。
袁熙歎道:“那曹操是不是連這一點都算到了?”
沮授點頭道:“曹操確實是個勁敵。”
“不過打仗時,廟算隻是一部分,裡麵還有無數可意外,以及可以補救的機會,每一件事都可能會改變最終結果,公子無需氣餒。”
袁熙聽後,肅然道:“先生說的是,受教了。”
“先生諸人之才,完全不下於曹營謀士,我當全力以赴,不負諸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