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戎論》中提到“關中之人百萬餘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西北諸郡,皆為戎居”。
這事實上是等於現在的幽州並州涼州,甚至冀州司隸,百年內都變成了胡人主導的地區,加上關外胡人南下,五路亂華便成了必然。
袁熙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以幽州為起點,防止這種曆史的發生。
他心裡隱隱約約已經有了些眉目,但是實施起來異常困難,畢竟以他現在的實力,很多想法是有心無力,所以隻能用外交手段來彌補軍事的短板。
烏桓便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袁熙的想法,是以其作為試驗田,來驗證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他先前和郭嘉沮授商討過自己的想法,兩人雖然驚歎於袁熙和常人完全不同的思路,但因為沒有後世的曆史知識,並不能體會到未來的殘酷性。
兩人都覺得袁熙是不是想得有些過多了,此時最重要的,不應該是爭霸天下嗎?
但袁熙明白,此時不早作準備,將來可能就晚了。
所以這次他力排眾議,準備商討和烏桓談判,展開一係列的軍事和內政合作。
一是聯手對付關外的流寇異族。
關外鮮卑和關內烏桓雖有世仇,但單於塌頓不想和其徹底撕破臉,免得被其大規模報複。
所以袁熙提議,讓烏桓出勞力青壯,加入袁熙的軍隊,以幽州軍的名義對付鮮卑,這樣烏桓便脫了出來。
當然,雖然青壯勞力寶貴,但同時袁熙也要負責安置這些青壯的家屬,這對於相對於增長的人口,缺少食物的烏桓來說,其實也能夠減輕一部分壓力。
但這就是袁熙的目的,釜底抽薪。
他要做的,是試驗內遷政策的臨界點,既一地之內,胡漢的比例多少才合適。
讓胡人在人口比例上占優是肯定不行的,這樣不僅做不到同化,還會被反客為主,倒逼漢人逃離。
袁熙要試驗的,就是保留一部分邊地外族的情況下,在自己治下接納一部分相當比例的胡人,能其能夠慢慢融入當地,但又不至於讓其鳩占鵲巢。
當然,他的這個治下,不禁包括幽州,還包括了徐州和江淮地區。
當初他提出這個設想時,郭嘉沮授也頗為經驗,疑惑道:“江淮不缺人口,讓他們費儘人力物力遷過去,值得嗎?”
袁熙微笑道:“有些不可?”
“要真算起來,現在的絕大部分胡人,其祖上都能追溯到炎黃,和我們其實也算是同宗起源。”
“隻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居住地區的擴大,產生了種種不同的風俗,這些風俗有的可能不太合適,有的卻是對中原的有益補充。”
“既然是胡漢融合,當然是不僅包括中原地區,也要包括江淮乃至江東,以及南蠻南越地區。”
“說來現在這些地區,雖然都是漢家天下,但卻被稱為山越野人,在中原人眼裡還不如胡人,甚至不被當人看。”
“但隨著將來天下統一,這些遲早也會進入漢人的範疇,胡漢能夠融合,漢人和山越人,當然也能融合,在其中加入胡人,又有何不可?”
“讓其提前體會到民族融合的好處,也是天下一統的重要步驟之一,何況融合並不是消滅,而是互相學習互補。”
“隻要心向華夏,便都是華夏人。”
郭嘉沮授不得不承認,雖然袁熙這番話有些東西他們還不能理解,但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而且這些說法,他們從未多想,如今卻仿佛打開了一扇門,看到了門外的全新景象。
郭嘉出聲道:“嘉有一事不明,使君為什麼對這件事情如此上心?”
袁熙猶豫了一下,才緩緩出聲道:“確實,這件事情看起來並不太重要。”
“但一想到可能發生的慘痛景象,我就覺得,既然來到這世上,總要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改變一些東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