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不可抗拒的力量時,個人的努力極其渺小,隻能在其中隨波逐流,掙紮求生。”
“這麼多年,老夫早已經看多了世間百態,如今所念想的,也不過就是想要多活幾年而已。”
“所以現在老夫對身外的事務,也不那麼關心了,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改變不了什麼。”
諸葛亮腹誹,這真是自謙了,如今天下的局麵,不都是你造成的嗎?”
賈詡自然不知道諸葛兩心中所想,自顧自說了下去,“但你不一樣。”
“你還年輕,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你可知道,這次向府君舉薦你的,便是老夫?”
諸葛亮心中疑惑,出聲道:“亮隱居山野,默默無聞,何德何能,得到府君賞識。”
賈詡出聲道:“一是四友之名,已經從南陽傳揚開來。”
“這其中你年紀最輕,肯定有過人之處,所以我想親眼看看。”
“其二便是你和劉景升有親,南陽並不安定,我等和劉景升聯手,你便是可以作中間人,緩和兩邊關係。”
諸葛亮聽了,心中苦笑,看來賈詡看重的,隻是自己的名聲背景,以及和劉表的關係而已。
至於自己的才能,對方作為當世頂級的謀士,可能從始至終沒有在乎過吧?
賈詡似乎看出了諸葛亮心中所想,嗬嗬一笑,說道:“當然,我也不止向將軍舉薦了你,還有其他荊州名士。”
“我已經老了,想要韜光養晦,安度晚年,遲早會有人取代我的位置。”
“你年輕尚輕,但在南陽作為掾屬,起點也不算低了,如今天下大亂,荊州已經算是頗為不錯的地方,要不要為將軍效力個一年半載看看?”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以賈詡的地位,說出這種話,也算是折節下交了,他下意識就像開口答應。
但他隨即想到一事,出聲道:“亮聽聞曹操占據司隸,又在豫州打敗了劉玄德,占據潁川,幾乎已經將南陽的邊境全部占據。”
“亮想請教府君,若曹操覬覦南陽,該當如何?”
賈詡思索了一下,出聲道:“以戰促和。”
諸葛亮聽了,臉上神色不變,俯身拜道:“受教了。”
賈詡隻當諸葛亮答應了,卻沒想到諸葛亮說道:“府君知遇之恩,亮實感激,請讓亮回去思索幾天,方好答複府君。”
賈詡微微點頭,說道:“我明白了。”
“你先去吧。”
望著諸葛亮倒退出去的身影,賈詡目光閃動,兩人對話並不多,但他其實已經將諸葛亮的心思摸了個八九不離十。
對方最後改變主意,應該還是在自己最後那句話上。
看來其身為琅琊人,對徐州被屠怨念很深,估計是不會親近曹操陣營的,至少目前還是如此。
聽到這裡,賈詡微微冷笑起來,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嬌生慣養出來的世家子,還不知道這個世道的殘酷,想要活下去的艱難。
也許他將來碰到邁不過去的坎,被殘酷的顯示壓垮,才會放下那可笑的尊嚴吧。
算了,自己也沒有那麼多耐心,荊州的名士足夠多,也不差他一個,即使他改變主意回來的時候,這邊已經沒有位置留給他了。
非但如此,等要是這邊和曹操談和,其反而能做人質之用.
諸葛亮出了門,再也不看身後,不停身後的動靜,他把頭昂起,看向天上的冬日。
陽光有些刺眼,但諸葛亮卻是努力地瞪了回去,剛才通過交談,諸葛亮已經明白了賈詡的想法。
這是個為了求生,可以隨時改變誌向和原則的人。
諸葛亮覺得賈詡可能確實比自己更適合當謀士,因為作為一個謀士,自然是事事尋求最大好處的做法,但他卻不能苟同賈詡的想法,對方見過的慘狀確實比自己更多,但亂世之中,有人求生,有人取義!
想到一路走來見過的種種亂象慘狀,諸葛亮心中便閃動著一團火,他絕對不會和曹操妥協,曹操走的路,絕對是錯誤的!
而且諸葛亮希望,將來的自己,不會變成賈詡這樣的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一路騎著毛驢回了家,黃月英見諸葛亮進了院子,迎出來將毛驢韁繩接了過來,對諸葛亮笑道:“是不是要離開了?”
諸葛亮苦笑,“夫人怎麼猜中的?”
黃月英掩口一笑,“夫君的臉上,明顯出現了失望之色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