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一行回到壽春後,袁熙打算將手底下的幽州兵和江淮兵整合後,一起訓練一段時日,以提高戰力,然後等待各方消息,看哪邊最需要支援,自己再行決定派兵前去。
如今他下一步要走的方向,是最為需要介入的地區,這其中除了有趙雲高乾聯手牽製,且有楊鳳後援的司隸地區不需要擔心以外,主要有三處地方。
一是袁尚和曹操對峙的官渡,二是袁譚軍正在騷擾的徐州,三就是廬江皖城。
其中皖城這處,是袁熙覺得最不可能打起來的,畢竟先前孫策在世的時候,他就想要放棄了,甚至想變相送給江東。
但那時候孫策遇刺,江東局勢不穩,不敢和袁熙翻臉,所以直到孫策去世,也沒有對皖城動手。
然而孫權一上位,就為了樹立威信對皖城動手,畢竟這地方對江東來說太過重要,其在彆人手中,江東根本無法圖謀荊州。
袁熙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退讓了一步,發信讓手下的廬江太守李術遇到江東軍過來,開城投降便是,同時令九江太守劉曄加緊修築合肥,畢竟這是袁熙最後的底線。
然而他剛一到壽春,卻聽到了一個極其意外的消息。
李術確實是開城投降了,但卻被江東殺了!
袁熙一開始還以為是李術拚死抵抗,得罪了江東,後來得知詳細情況後,卻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事件衝突的起源,在於孫策去世前後,江東士族的大規模外逃事件。
而究其原因,是孫策死前為了給孫權開路,便以追查刺殺自己的凶手為借口,對先前就不服孫氏的江東士族動手。
彼時吳夫人還沒有回到江東,孫策放飛自我,揪出了所謂以許貢門客為首的一大串所謂凶手,統統砍了腦袋。
許貢生前是吳郡太守,在孫策平定吳郡的過程中被擊敗,被迫逃往餘杭,投奔了許紹。
因為孫策當時忙著平定江東,所以沒有管許貢,許貢卻不死心,向曹操發去密信,說要曹操小心孫策,同時出謀劃策,建議曹操以天子名義,詔孫策去懷城,在天子身邊當官。
這種釜底抽薪的計策很是惡心,孫策如果去了懷城,等於放棄了江東,所以他是絕對不會選的的。
但如果不尊天子旨意,就會被扣上圖謀不貴的帽子,對孫策在江東政權的正當性是個極大的打擊。
這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麻煩之處,所以孫策和劉備雖然名義上是割據自立,還是想要儘可能將天子掌握在手中,於是他們參與衣帶詔事件,也是理所當然。
而袁熙那邊的情況有所不同。
袁氏自立之心全天下都看得到,袁術也做了,而且彼時二袁相爭,實力占據大半天下,誰也不會在乎一個天子劉協。
而袁熙實力不夠,所以需要韜光養晦,於是他迎駕了天子劉協到懷城,並領了天子討伐袁術的詔書,起碼從場麵上來看,他做得讓其他人都跳不出毛病,那些不喜歡的人,也隻能暗戳戳說他是表裡不一,但卻不能否定他做過的事情。
所以通過這一連串時間,袁熙占據了道德高地,即使現在天子被挾持到許縣,郭嘉也認為袁熙現在,其實並不是很怕天子對袁熙不利的詔書。
因為如果這種詔書一發,全天下明眼人都會覺得這肯定是曹操脅迫天子發的,反而對曹操更加不齒,這也是為什麼曹操目前沒有用這種辦法針對袁熙的原因。
但孫策就不一樣了,他依附的是自立為帝的袁術,打江東時打的都是漢室宗親和漢廷任命的刺史州牧,可謂師出無名。
雖然他後來秘密會麵了漢廷使節,並接受了漢廷詔書和封號,討伐袁術,但袁術是孫策居舉主,孫策又不能公開和袁術翻臉,所以隻能去打荊州。
但這種舉動在天下人看來,便是首鼠兩端,尤其是他在袁熙攻打袁術時,想要侵占對方打下來的廬江,被天下人尤其是江東士族看在眼裡,簡直是丟人至極。
於是孫策才急著參與衣帶詔實踐證明自己,但運氣不站在他那一邊,事情敗露,孫策沒能成事,反而被刺殺,其奉迎天子的事情也被曹操定性成了讒言天子,意圖反亂。
孫策想要得到天子名義,偏偏脫離不開跟隨袁術作亂的嫌疑,所以許貢和曹操勾連的密信卻被孫策截獲時,孫策才極為憤怒,找許貢來對質,許貢推說狡辯,孫策於是命令武士將許貢絞殺。
許貢的事情,也標誌著孫策對招納江東士族本就不多的耐心被消磨殆儘,同時因為吳夫人失蹤,自此孫策開始一改先前的容忍作風,開始大肆殺戮和自己不對付的人。
許貢出身汝南,是暗地依附過袁術的,和吳會大族也有矛盾,孫策卻趁機將此事波及到整個江東,開始壓製對不服從自己的江東士族。
尤其是孫策遇刺之後,借口參與圖謀的,不止有許貢門客,還有其他江東士族,於是他掀起了大規模的清洗行動,目的便是曹操和袁術等勢力留在江東的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