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孫權終其一生都在鬥士族的原因,孫氏出身太低,沒有幾百年的人脈關係,不采用極端手段,很難壓服當地士族。
當然,孫權的出發點,不過是將孫氏變為最大的士族而已,其誌向是比不過曹操劉備的,所以他妥協也最多,但本地士族的頑固程度,也是三國中的首位,能做到孫權這種地步也是相當不易,在這點上,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對其政治手腕還是有很高的評價的。
而劉表的斡旋手段也是數得上號的,其扶持本不是八大家族首位的蒯家蔡家上位,變相壓製了其他家族,穩定了荊州內部。
當初劉表對於繼承人的問題,也不是沒有想過效仿袁紹,讓幾大家族分成兩派,各自支持自己的長子劉琦和次子劉琮,誰最後勝出,誰就能繼承自己的位置。
但袁氏二子如今鬥的一地雞毛,讓劉表看到了這種做法隱患實在太大,袁譚袁尚如今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劉表還曾寫信勸過袁譚,但對方沒有聽從,而是一意孤行走下去。
所以劉表覺得不能重蹈袁紹的覆轍,於是他思來想去,最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讓次子劉琮上位,並架空長子劉琦,不給他反叛劉琮的能力,從而根除類似袁氏三子各掌一州的爭鬥隱患。
之所有如此,是因為劉琮本就是蔡夫人所生,背後已經有數大家族支持,如果自己再扶持長子劉琦,必然會生禍端,劉琮哪一派絕對不會甘心,必生反亂。
而劉表也不敢利用其他士族內鬥打壓蔡氏,他現在內鬥外患太多,要是幾大家族鬥起來,荊州還守得住嗎?
在劉表看來,當初比自己勢力強的多的袁紹,通過兩子相爭搞士族內鬥,結果翻了車,差點讓袁氏覆滅,這前車之鑒太過可怕了。
於是劉表乾脆不給劉琦權力,大不了讓其做個富貴鄉公好了,總比自己強行扶植其上位,但其又沒有能力守住位置,性命都很難保全來得好吧?
所以袁熙信中的話,說道了劉表心坎裡,他沉默了好一會,才會劉備歎道:“凶虎……不,袁使君他,真是目光如炬啊。”
“我算知道這幾年為什麼其能有如此成就了,要是我有這麼個兒子,說不定早就安心下位養老了。”
劉備笑道:“兄過謙了,荊州要是沒有兄,還不知道亂成什麼樣子。”
劉表聽到劉備話中意有所指,心中一動,說道:“袁使君有沒有承諾兄什麼?”
劉備聽了,出聲道:“備也不瞞兄,袁使君確實提過。”
“他說豫州要是備守不住的話,將來他可以幫備奪取司隸和兩州。”
劉表一方麵驚訝於劉備的坦誠,一方麵也有些糊塗,這凶虎也不是信口開河的人,怎麼想到讓劉備去征涼州?
怎麼看也是並州的高乾最近吧?
他將心中疑問暫且放下,舉著絹帛對劉備笑道:“袁使君似乎對蒯家和蔡家的人,並不怎麼信任啊。”
“他交予賢弟這封信的時候,應該還不知道我派了蒯越前去。”
“他在信中,卻是指名要見幾個人呢。”
“都是在我手下,幾乎沒有出仕的三大家族的人。”
“龐氏、馬氏、楊氏。”
劉備苦笑道:“凶虎這人有些蔫壞的,他公然提出來,怕不是讓三家害怕被兄記恨,導致真的投向凶虎吧。”
劉表聽了,失笑道:“若真是這樣,他倒是把我劉景升看低了,三家若有意在其治下做官,我還求之不得,畢竟兩邊若是互為盟友,我順水推舟做個人情,那幾個家族多少也會承我的情。”
劉備聽了,趕緊拱手敬服道:“兄之大量,備實難及,今日聽君一言,勝過讀書萬卷啊。”
劉表哈哈一笑,“賢弟把我看的太高了,我在荊州,也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啊。”
“不過派蒯家前去,倒是我有些想錯了,本以為袁使君拜了諸葛孔明為軍師,是看在和我有親的份上。”
“而且諸葛孔明有二姊,分彆嫁入蒯家和龐家,袁使君對蒯家提防,卻對龐家頗為上心,真是出乎意料。”
《襄陽記》載,“蒯欽從祖(蒯)祺婦,即諸葛孔明之大姊也,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