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袁熙一討論起商業問題,兩人便興致勃勃起來,因為對雙方來說,對方都是極為難得的討論對象。
袁熙那套後世經濟學體係的東西太過超前,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寥寥幾個聰明到能稍微明白的,卻又沒有興趣,比如郭嘉陸遜等人,皆是誌不在此。
當然也有心裡好奇的,卻又無法理解,比如呂玲綺。
當初袁熙曾經給其講貨幣和商品是怎麼流通運作的,呂玲綺瞪著忽閃忽閃地大眼睛聽了半個時辰,袁熙還以為找到了知己,越講越是興致勃勃,所得吐沫都乾了。
最後他感覺大功告成,提了個問題讓呂玲綺回答,結果呂玲綺啊了一聲,方才回過神來,說道:“我還在想夫君的那幾句話,後麵的都沒聽清。”
袁熙問道:“那幾句?”
等呂玲綺磕磕巴巴複述完,袁熙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這不就是我最初那幾句話嗎?”
“後麵的你都沒聽到?”
呂玲綺難得的臉紅了,嘴硬道:“人家就是聽不明白,有什麼辦法?”
“不服來打一架啊?”
袁熙怒上心頭,和呂玲綺狠狠打了一架,最後在床尾丟盔卸甲後,再也不提此事。
其實在袁熙周圍一眾女眷中,甄宓因為管理商行,反而是最能理解袁熙的一些想法的,但她也隻是憑借行商的經驗,要是在深層次尋找其中規律,便力有未逮了。
所以如今袁熙遇到求知欲強,又能夠理解自己想法的諸葛亮,便是如魚得水,毫不保留把自己想法說出來。
而其中最為可貴的一點,諸葛亮有著自己的堅持,並不盲從袁熙的想法,對於和自己持身準則相違背的做法,也是一直對袁熙進行勸諫。
對此,袁熙對諸葛亮笑道:“有人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如今孔明便是我的鏡子啊。”
諸葛亮疑惑道:“主公謬讚了,亮惶恐,但此話極為發人警醒,必然很是有名,為什麼亮卻從來沒有聽說過?”
袁熙隻得道:“觀星觀的。”
諸葛亮無語,他遇到不好解釋的事情,也常常這麼忽悠黃月英,合著袁熙也和自己一樣?
眼下諸葛亮正在分析江淮地區的情況,說道:“想要賺錢容易,但是要做到主公所說,在領地之內打破以物易物的現狀,找到合適代替五銖錢的貨幣,其實是很難的。”
“當下交易,多用糧食和絹布,糧食不易保存,且受年景影響,算來算去,也隻有絹布是最合適的。”
袁熙點頭道:“沒錯,能做貨幣的,需要具備幾個因素。”
“一是適合長久保存,二是容易分割,三是可以回收,四是價值穩定。”
“糧食雖然是緊缺之物,但是不好保存,且隨著戰亂災荒波動太大,作為交換物實在是難以穩定價格。”
“絹布充當貨幣標定物,其實也是無奈之舉,要說最適合做貨幣的,還是銅鐵甚至金銀等不易損耗的礦物啊。”
諸葛亮回道:“亮承認若銀能夠有穩定出產的礦石的話,倒是頗為合適,但如今天下銀礦開采不易,主公說倭奴國有礦,但兩邊已經斷絕消息多年,要形成穩定的商貿路線,則是要以幾年甚至十幾年計,更不用說是否能夠開采礦產了。”
袁熙也很是無奈,貨幣體質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提早布局,偏偏自己現在並沒有多餘精力和財力去做,相比通商,更重要的是先穩定自己地盤的形勢,起碼要削弱曹操的威脅才行。
諸葛亮說道:“作為代替,絲綢便成了當前最合適的。”
“說來現在天下有名錦緞不少,但最負盛名的還是蜀錦,有其獨特的織造手法,可謂是一枝獨秀。”
“整匹錦緞的價值也足夠高,可以用於交換,可惜益州離咱們太遠,一時也是沒有辦法了。”
袁熙點頭歎道:“沒錯,隻能另尋他物了。”
諸葛亮道:“蜀錦拿不到,也不是大問題,倒是主公先前提起的棉花,讓亮頗為在意。”
“如果此物真的如主公所說,保暖性高於麻葛數倍甚至十幾倍,那此物價值難以估量,足以改變天下。”
“不僅如此,我先前看過巢湖大戰時兵士戴的口罩,其在防護方麵作用顯著,將來作用可是多得很。”
“且其生產並不困難,如果能大規模播種,會是我們將來的一大財貨來源。”
袁熙歎道:“隻能等這幾年在幽州徐州的試種了,一旦能種出合適的品種,我便大規模推廣,同時讓工匠改良織布機。”
“對了,孔明的機關之術,是自學的?”
諸葛亮點點頭,“原先家中有些藏書,有涉及工藝之道,我時常拿來看,慢慢也就會了。”
袁熙瞠目,心道人和人果然不一樣,諸葛亮這種悟性,還真是讓人嫉妒啊。
雖然他一直在尋訪馬鈞的下落,但自從司隸涼州戰事不斷,這事情也擱置了下來,如今有了諸葛亮,也能改良不少工藝吧?
諸葛亮出聲道:“還是要拿下青州。”
“隻有打下青州,主公地盤才能連成一片,才會有穩定的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