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並非聖人(2 / 2)

“所以這次的罪,便由亮來替主公承擔好了。”

袁熙笑罵道:“得了吧,這你也要和我搶?”

“軍師當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好好想想,如何用鄉間包圍大城,讓其變成一個個孤城,不攻自破。”

諸葛亮聽了,臉色又垮了下來,“主公說的容易,你可知道青州有多少大,有多少村鎮,中間聯係多麼困難,調動指揮上百個要地和騎兵步兵隊伍,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嗎?”

袁熙打了個哈哈,“我相信軍師一定能做到。”

“而且我已經發動幽州工匠全力製造火藥,供給軍師了。”

“對於外殼,改良了造紙術,將本來太過結實不容易炸開的竹筒,換成了草紙外包,這樣火箭更加輕便,使用更少的火藥爆炸,便能做到先前的效果。”

“隻要每個要地準備充足的火箭,無論是合兵攻擊,還是警示防範來敵,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應對,隻要傳信的速度比對方快數倍,我們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諸葛亮無語,話是這麼說,但中間需要調動的人力物力,需要發出的指令,以及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單純帶領一支大軍作戰,麻煩了何止幾倍十幾倍!

他臨走的時候,袁熙還關切的的說,“雖然軍情要緊,但軍師一定要保重身體,切勿熬夜,方是長壽之道啊。”

諸葛亮更加無語,轉身道:“有事情我還沒有和主公說,主公這個年紀,稍微好色些也無妨,畢竟子嗣乃是大事。”

“但是除此之外,主公也是常常熬夜處理政務軍情,第二天還要巡營,而且數次大戰之後也沒有好好歇息,這便是主公口裡的長壽之道?”

“我聽聞先前華佗在營中以為醫士,他的五禽戲我已經見過,確實精妙,但他難道就是這樣讓主公養生的?”

袁熙大汗,說道:“軍師說的對,最近事情多,所以有些大意了,以後一定注意。”

諸葛亮這才點了點頭,勸道:“主公子嗣尚幼,此時全靠主公支撐大局,袁本初和孫策過早故去的前車之鑒,主公一定要警醒啊。”

袁熙再三保證,諸葛亮才滿意離去,但袁熙心道自己才二十冒頭,後世在工地熬夜好幾年也沒事,此世自己身體也算不錯,至今沒有生過大病,應該也沒有什麼事情吧?

而現在也不是他不想休息,實在是軍情緊要,稍有疏忽,便會導致成百上千人的死亡,他現在不能,也不敢懈怠啊。

袁熙很快就將這些念頭拋諸腦後,開始領軍攻打北海,同時和諸葛亮施行先前構想的鄉野包圍城池的計劃。

諸葛亮之所以讚同袁熙的想法,便是因為控製鄉間的夏收糧食出產,實在是一出釜底抽薪的妙計。

要是不阻止袁譚收割青州糧食,其便能至少多支撐來兩個月,兩邊還不知道會打成什麼樣子,但若是袁譚軍缺糧的話,勝負很可能便會在秋收前見分曉。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想到這一點,便是因為他不如袁熙心狠,沒有將民眾也算到整盤棋局裡麵。

袁熙所依仗的,就是比袁譚強大的多的後勤,這幾年來,他治下保留最低限度的兵員,便是為了能積累出足以發動一場大戰的底蘊,如今的袁熙,已經有實力做到這一點。

幽州就不說了,在興修道路水利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鹽鐵手工業,帶動了商業繁茂,賺取了不少盔甲輜重的花費。

徐州在袁熙擋住了曹操袁術入侵那一波後,民生恢複的很快,徐州本就富庶,當初笮融興建寺廟,裡麵香火鼎沸,花費甚巨,但民眾扔趨之若鶩,可見當地之富裕。

徐州隻要沒有戰亂,便能夠短時間內達到相當高的生產生活水平,並且在陳登的經營下,徐州也是積累了不少軍資,終於能夠支撐一次全麵大戰。

袁熙先前打下的九江廬江更不用說了,本就是江淮最為富庶的地區,加上多有士族從江東逃難而來,袁熙刮了他們幾層油水之後,短時間內聚斂的財貨,竟然不下於其他兩州。

如今袁熙便是準備以加起來將近三州之地的運營,以這幾年積攢的底蘊,一次性全部投入到當下,活活拖死隻有青州一地的袁譚。

算起來,自己好久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了,上次這種場景,貌似是和袁譚一起攻打青州時吧?

想到這裡,袁熙心裡也有些虛偽的傷感,一方麵是因為兄弟鬩牆,另一方麵是他發現,其實自己也並不是什麼聖人,他的心裡,貌似在隱隱約約期待著當下局麵的發展。

因為確實如袁譚謀士所說,青州的位置對袁熙來說太過重要,是勢在必得之地,以至於袁熙有意無意都在縱容袁譚作死。

時至今日,時機終於是成熟了。

袁熙自嘲的想,也許我真的不是什麼好人吧。

當然,袁熙也不敢大意,如果隻有他和袁譚,一切都好說,但這個戰場上,還有這曹操和袁尚這兩方的存在。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