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各取出路(2 / 2)

“袁譚此人反複無常,且不會甘心居於人下,曹操對其也失去了信任,不出數月,兩邊必然會起爭端。”

袁熙目光一閃,“軍師是說,秋收缺糧之際?”

諸葛亮重重點頭,“沒錯,說不定在此之前,兩邊就已經撐不住了,到時候必然有一場好戲。”

袁熙歎道:“那鄴城之圍”

諸葛亮回道:“這個急不來,等打通安平郡,再想辦法南下吧。”

接下來的日子,一如諸葛亮所料,袁熙和曹操也心照不宣的達成了和解,而袁熙也趁機在將涿郡,河間,安平三郡的道路打通。

他沒有趁機占據冀州的郡縣,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手頭的人實在不夠用了。

因為袁譚完全放棄了青州,袁熙派自己部下在青州接管城池,所到之處望風而降,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大部分城池都沒有糧食了。

但這也是袁熙麵臨的最大問題,他的糧食也不是說來就來的。

以幽州和徐州的體量,多餘的糧食供給兩三個郡還是能做到的,但是對於剛打下了的琅琊加上青州全境,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了。

而且青州地盤廣大,人口眾多,管理混亂,袁熙要想完全將其納入手中,需要大量的官員和兵士維持當地秩序,恢複生產,袁熙即使從彆的州調人,一是需要時間,二是合適的人才也不是那麼容易找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戰亂時期,很多小諸侯以小搏大很困難的原因,地盤擺在那裡,人口擺在那裡,不是說你取得了地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你還要將其納入管理,讓其走入正規才行。

不然的話,若是遇到災禍頻發,民眾吃不飽飯,治下不公,得不到民心,不需要多久,就會再次爆發反亂。

所以袁熙如今急需的,是起碼能讓青州絕大部分人活下去,才能得到他們的擁護。

這裡麵包括了平民百姓和世家大族,袁熙也不得不在兩者之間做個平衡,在給予地主豪族一定的好處,讓他們不至於反亂的同時,最低限度的保證百姓的利益。

首先便是讓民眾吃飽飯。

這段時期以來,袁熙麾下的將領帶著兵士出馬,打獵捕魚,砍柴修屋,保證治下百姓口糧和居住,同時調遣工匠,為百姓打造謀生工具。

這些事情雖然勞神費力,但效果立竿見影,本來已經被袁譚和戰事搞得瀕臨崩潰的青州,漸漸開始走上正規。

楊鳳手下的太平道方士們,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一是利用太平道的草藥知識治病救人,二是組織民眾互助,三是借機宣揚袁熙的功績。

雙管齊下的手段,讓青州人心逐漸穩定,雖然仍有凍餓之事發生,但起碼比袁譚在的時候強多了。

其間駐紮在清河郡的袁譚,在聚攏了殘兵之後,加上掠奪的百姓,又有了兩萬兵力,借著富庶的冀州劫掠了一番,竟然也是回複了些元氣,對於青州他當然不怎麼死心,但幾次試探,都被平原邊境的袁熙軍將領擋了回去,便暫且熄了這個心思。

袁熙知道袁譚還在竭澤而漁後,直到其還是死不悔改,已經是沒救了,當初水淹的時候他還動了惻隱之心,現在看起來還是淹的少了,要是袁譚兵力不損,還不知道其會搞出身事情來。

而曹操本人,也是舍棄了攻打青州徐州,回到了兗州,重新調兵圍困鄴城。

說是圍困,其實是在等著鄴城什麼時候受不了開城投降,畢竟漳河水勢泛濫,鄴城城門都被淹沒,大量得水已經滲入城中,地勢低窪處深達逾丈,大半個鄴城都泡在水中。

這種情況下,鄴城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審配等人每日也是焦頭爛額,他們現在隻能期待入秋後,漳河水位下降,事情才能有轉機,這個時候周圍茫茫大水,進不來不出去,誰來了也是束手無策。

所以說水攻為什麼是絕戶計,就是因為跟本沒有出路,要不是袁尚提前將很多老幼送出城,此時鄴城說不定已經開始斷糧了。

但即使有糧食,鄴城也處境艱難,因為還發生了一件異常危險的事情。

疫病。

洪水入城,徹底汙染了絕大部分水源,而且這些水極臟,混雜著人畜屍體和排泄物,加上蚊蟲滋生,隻要有疫病,馬上就是大規模傳播。

袁熙先前給袁尚送過華佗研究出的防治疫病的方法,袁尚也讓冀州醫士學習後儘量防範,但這些方法,在水淹的情況下,極難推行。

一是需要乾淨的水源,二是儘量不喝生水,三是隔離病人,而現在的鄴城,遍地汙水不說,柴火早已經被洪水浸透,大部分人被迫吃生食,而且有的吃就不錯了。

更嚴重的是,隨著大部分房屋被淹,可以住的地方少了很多,鄴城本就人口密集,雖然送走一批人,但剩下的地方仍然不多,被迫安置了許多軍士百姓,很多人都是擠在一塊地方休息。

這種密度下,有人得了病,根本找不到隔離的地方。

於是不出所料的,鄴城開始大規模爆發疾疫。

短短幾天之內,疾疫便以極為恐怖的速度傳播開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