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並州困局(2 / 2)

“直接開戰倒也不是不行,但後患無窮,若是其人心不服,便會造就幾十萬流寇,無論是跑到塞外投靠北匈奴,還是進入中原做流寇,都是一場無法短時間內撲滅的大亂。”

袁熙深感讚同,幾十萬騎著馬的流寇,破壞力可比黃巾之亂厲害多了,要是他將南匈奴逼反,可就成了天下罪人了。

而如果放其去塞塞外,其將來便是入侵中原的隱患,但將其收服也不是易事,漢朝幾百年來都沒做到,袁熙做的到嗎?

田豫對此卻是早有準備,他說道:“我先前也請教了元皓先生,想出了數個應對之策,但總覺得都是不太成熟。”

“直到我看到使君在青州分地,才受到了啟發,覺得可以參詳改納。”

袁熙沉思道:“在河套平原分地?”

“我覺得兩邊情況還是不太一樣,青州農民隻能種地,而並州河套平原不僅可以耕種,還可以放牧。”

“因為河套平原的農業並不發達,還是以放牧為主,部民之間的貧富,大多數還是以牛羊牲畜的數目來計算的。”

“這些東西不像土地,是很明顯屬於個人的私產,若重新分配,隻怕抵觸的人很多,他們也會害怕自己的牛羊會不會分給彆人,惶恐不安之下,很容易鬨出亂子。”

田豫笑道:“主公說的沒錯,一下就看到了關鍵。”

“我的想法是,以物換羊,以羊換地。”

“河套平原歸根結底還是種糧的地方,糧食種植受氣候的變化比牲畜更小,不至於出現一夜之間牛羊全部凍死的惡劣情況,很多牲畜的少的牧民,還是會傾向於種糧的。”

“若在河套地區開辟良田,修建水利,必然能吸引很多牧民改行,那邊工具很貴,幽州可以製造大量工具,以交換他們的牛羊。”

“這樣一來,便能將他們轉化城種地的農民,讓其和土地有了更深的羈絆,這樣外人入侵的時候,他們也會起來反抗。”

“先前其一直放牧為主,外人來了他們就跑,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可靠了。”

袁熙驚訝道,“國讓能想到這一點,尤其讓我意外。”

“我沒有和你說過這些,你是自己悟出來的?”

田豫謙道:“隻是我自幼從邊塞長大,了解他們的想法罷了。”

“而且這還有個好處,可以分化部民和大的部族首領。”

“部族首領的牲畜多,可能舍不得放棄,河套平原被用作耕地,那他們隻能去北麵陰山放牧。”

“到時候北匈奴無論是搶掠他們,還是勾結他們,我們都有個緩衝應對的地區,將外胡擋在陰山外麵。”

袁熙不禁拍手叫絕,“這一手離間計好的很。”

“我覺得相當可行,咱們回去召集眾人,好好再商量一下,看看以什麼光明正大的名義,來做這件事情。”

他心道這其實其實天子的名義最好用,但現在的自己顯然用不了,也隻能另想他法了。

不過這也是到了河套平原的事情了,之前五原雲中雁門一帶,有一套數百裡的狹長地帶連接代郡,便是袁熙首先要奪取的地方。

當然,遵循著先禮後兵的做法,袁熙已經邀請南匈奴部族去北新城談判,那邊的幾十個部族也已經派出了使節,陸續到了驛館。

而袁熙卻不準備馬上見他們,裡麵不乏想要獅子大開口的,而袁熙的想法很簡單,他們在北新城住一段時間後,就知道哪邊好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