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自然明白曹操表自己封公是不壞好意,這明顯是往自己身上潑臟水,但偏偏現在自己還做不了什麼。
此時袁熙帶兵回了五原,他本想勸呂玲綺帶著孩子回幽州,但卻因為兩批使節團的到來暫時留了下來。
一批人是步度根派來的,他得知袁熙攻下太原,平定了並州南匈奴後,便派使節過來道賀,同時想要商議兩邊互市的細節。
相比這次,使節團的態度更加恭謹,畢竟關外鮮卑想要的無論是奢侈品還是必需品,都必須要經過晉陽商道,袁熙占據並州,就將塞外貿易的主動權完全控製在手裡。
袁熙對於和關外鮮卑的貿易很是謹慎,其中重要工具兵器給不給,給多少,都會影響將來邊塞的局麵,於是袁熙招待了使節團幾日,好言安撫後,便打發使節團去晉陽找田豫談細節去了。
另外一批人,則是有些出乎袁熙意料之外,是從河西隴西而來的羌人。
羌人又稱西戎,曆史起源可以上溯到大禹治水,據載禹興於西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的羌人,有不少部落內遷黃河以南,形成很多的薑姓國,武王伐紂時羌人曾出兵幫助周軍,後秦國開地千裡,遂霸西戎,羌人便隻能在河湟地區發展。
所謂河湟,便是黃河和湟水,河湟地區也被稱之為羌中,位置在後世的青海附近。
早期羌人以遊牧為主,後來其從秦朝得到了農耕技術,逐漸變成半耕半牧,采用低地農耕,高地畜牧的生活方式。
袁熙如今在並州推行的也是這套辦法,這無論從經濟人口增長,亦或戰爭動員能力上來說,是遠遠高於純遊牧民族的,所以羌人在西漢時人口增長極快,多達一百五十多個部落,最多的部落有二十萬人以上。
但由於重重複雜的矛盾,羌人自西漢起就和漢廷爭戰不斷,兩邊互有勝負,西漢末期趙充國采用邊塞屯田製,有效壓製了羌亂。
但隨著王莽倒台,東漢建立,劉秀為了削弱羌人的威脅,的做法是將河湟地區的羌人大批東遷到涼州地區的東海附近,謂之東羌,留在河湟地區的謂之西羌。
劉秀的做法單獨看起來沒有問題,但他卻忽略了另外一個事實,即並涼的邊地漢人隨著東漢建國的戰亂,人口大幅度減少,羌人遷入後,很快便占據了當地人口主體。
但東漢官員的做法卻沒有隨之改變,采取了高壓手段,數次激起羌亂,雖然其中出現過張掖太守鄧訓采取懷柔政策,得到了羌人愛戴的例子,但總體來說,東漢的地方豪強官員多以橫征暴斂為主,導致東西羌叛亂不斷,成為了東漢朝廷的一根心頭刺。
最後持續百年的羌亂拖垮了東漢的經濟,為了壓製羌亂,漢庭扶植涼州豪族,導致涼州軍閥的誕生,而涼州軍閥則又給東漢朝廷吹響了埋葬的音符。
過來和袁熙接觸的,便是東羌諸部落的聯合使團,對於羌人,其實袁熙是很想爭取的,畢竟其無論是文化還是傳統,和中原都是同源而出,深受華夏文化影響。
而且羌人和漢庭戰亂百年,但雙方其實誰都不願意打下去,如今雙方所欠缺的,便是一個和談的契機。
而東羌之所以選擇袁熙,其理由是多方麵的,最主要的一點,自然是隨著袁熙在並州的擴張,地盤已經和羌人相接,讓東羌不得不麵對和袁熙做鄰居的事實。
對於東羌,袁熙自然很想爭取,因為如今的西羌,正處於馬騰韓遂的控製之下。
漢桓帝時代,涼州三明平定了羌亂,但到了漢靈帝時期黃巾起義,西羌複叛,馬騰韓遂西羌關係密切,於是利用戰亂割據涼州,成為一方諸侯。
袁熙一想起這北地邊塞的局勢,便極為頭疼,因為北地的平安,全在於和胡人羌人的關係上,從幽州的烏桓和東中鮮卑,到並州的西鮮卑和南匈奴,再往西南就是羌人。
而並州西邊的東羌占據的地盤,民風彪悍,胡漢雜居,在後世尤其是南北朝到隋唐極為有名,即關隴地區,這裡誕生的士族,謂之關隴士族。
關隴地區有一條極為著名的關隴古道,從隴縣到固關再到張家川,是進入涼州的重要通道,袁熙將來想要拿下涼州,就不得不和在這上麵生活的東羌部落打交道。
對此袁熙極為重視到來的使節團,他用了相當高的禮節接待,並邀請使節們去幽州做客。
使團的部落代表不少,名字奇奇怪怪,有鳥吾、且凍、傅難、全無、吾良等,其領頭之人燒當裡何,出自羌族燒當部落的一支,鼎盛時候常常劫掠漢地,不過對袁熙神態倒是頗為恭謹,畢竟袁熙在北地的名聲可不是談出來的,而是純靠一場場大戰打下的威名。
袁熙能夠看出,對於自己,使團的代表們是又敬畏又提防,還有一絲天然的抵觸,畢竟袁熙最初在天下揚名,很大一部分是擊敗了涼州出身的李傕郭汜,馬騰韓遂等人。
如今袁熙和趙雲坐在上首,底下是二十多名部族代表,袁熙舉起碗來,說道:“諸位遠道而來,到了我這裡便是貴客,我敬諸位一碗。”
諸羌人代表舉起酒碗,看著瓷碗內的酒水頗為清冽,和他們先前從中原買到的濁酒大為不同,便置於口邊飲下,當即眼前齊齊一亮。
袁熙隻是在唇邊沾了一點便即放下,他笑道:“這酒是我在幽州時候,讓工匠改良的,比以前的酒個更加醇厚芳香,諸位要是願意,可以多帶些回去。”
眾人都是眼睛一亮,有人出聲道:“敢問使君,這酒可以放在商隊貨物中買賣嗎?”
望著眾人期望的目光,袁熙微笑道:“當然可以,為什麼不行?”
“我甚至可以把釀酒之法教給你們,河套平原種出的糧食,未必就比幽州差了。”
“我相信諸位學得法子,一定釀出比這更好的酒。”
眾人先是麵上狂喜,隨即齊齊壓下神色,他們和中原打交道的曆史悠久,當然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無償的。
燒當裡何當先開口道:“敢問使君,代價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