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慢慢的轉著轉一圈,一個晚上時間就過去了。然後就能把這些人送回去,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歐萌萌此時就坐在第一排右邊的位置上,給眾人做介紹,結果看看眾人的表情,她都不禁懷疑,自己剛剛是不是說錯了什麼。
“老太太,這是族學?”一位老太妃都想找自己的老花鏡了。這不是和她在彆人家逛的園子一般嗎?這園子修得還更大氣一些。
“當然,剛剛就是射箭場,前麵就是琴室了,特意在流水之上,這樣琴音透著流水,會格外好聽。”歐萌萌笑笑,指指流水之上的一個開間,大窗、大簷,在外能看到裡麵擺列著練習古琴,而上坐上,一個少年,正在幽幽的彈奏著什麼曲子,遠遠的傳過來,就像老太太說的,把意境拉滿了。這會子帶個小姑娘,隻怕就能情根深種了。
“你們家多少學生?”縱是知道,一位太妃還是忍不住的問道。
“沒有太多老師,一年一班,一班25人。”歐萌萌還是從從容容的答道。
“就為一百五十人的學生,您讓人把寧榮街拆成這樣了?”一種長公主忍不住說道,縱她是長公主,也想不到賈家有此大手筆。為一百五十個學生,您折出上百畝的地方蓋學堂,知道您家有錢燒的,不知道的,真不知道該說點啥,真的一百五十個學生,站這學裡,散開了,說話光喊都聽不見吧?
“也不是,寧榮街原本就是京城賈氏的聚居地,百年來,人口繁衍,有些人家住不下了,有些人家凋零了,寧榮街上的人也變得雜了。好在老祖苦心孤詣,當初就想到此處,於是,寧榮街上的房地契都是族產,個人不能買賣。所以正好,把人分出去,要錢的,給錢;要房子,分房子。這樣,這地方就歸於祭田一處,用於子孫讀書所用。”歐萌萌笑笑慢慢悠悠的說道。
意思也很明白了,這塊的地方和祭田歸於一處,祭田的出產,還有這族學也都是供於族人生活,學習所用,縱是賈家抄了,這一塊也不是寧榮二府的,而是京城賈氏族人的。既然是屬於族人的,他們不介意把地方弄大一點,弄好一點,這樣,其實也是替子孫占點地方。說是歸族人的,但管事的,還得是寧榮二府的人,畢竟出錢的是他們。到最後,寧榮二府的子孫,吃飯是夠了。
“不過賈家這麼會教書,還有這麼大的地方,原該把學堂辦得更好一些的。”某位文官家的老夫人笑著言道,她想的就不同了,她覺得這是賈家準備把學堂擴大的一種信號。而這個,她是讚同的,她家孫子就是因為沒有學位,才進不來。現在學校這麼大,再說沒位置,就說不過去了。
“已經很好了,京中也沒有更好的了。”另一位老太太嗬嗬的笑了起來。
來上班了,早上下決心,過會去預約對門的歸元寺,好好拜拜藥師菩薩,決定這兩天繼續修閉口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