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奸臣作亂禍國政 第一百三十六章 阻止調糧(2 / 2)

墨染江山 長安鶴 8069 字 10個月前

左相蘇雲起這時方才抬起頭來,放下了手中的筆,望向了麵前的官。

“沈侍郎,如今這糧食的事如何了?”蘇雲起問著。

“回左相,湖廣、南中、南餘三省已經將各府、州、縣所有糧倉糧食送往江萊。”

“好。”

看著左相沒有話要問,戶部左侍郎沈鈞問來:“左相,您看...這其他省糧倉糧食是否一同運往江萊?”

一聽這話,左相蘇雲起想到幾月前的那次賑災。這次要是再讓百姓沒有口吃的,再繼續用來播種恐怕會鬨事。

“這樣,離江萊近的湖廣、南中、南餘的糧食用來安撫百姓,剩下幾個省份的糧食讓各州府縣拿出部分來,用於江萊百姓播種。”

“是。”

道完,左相蘇雲起埋起頭來,繼續批閱那些文武百官遞上來的奏疏。

戶部左侍郎沈鈞本應走的,可心裡還有句話,站立在地猶豫來。

餘光感受到戶部左侍郎沈鈞還未走,左相蘇雲起問起話來:“沈侍郎,可還有何事?”

“左相,有些地方官拒之不肯拿出糧倉的糧食,說是許多百姓還等著這糧食活命。”

“什麼!竟還有此事。”

“這樣,你回去告知右侍郎,讓他趕往那些不願交糧之地,查出原因,必須給本相把這糧食拿出來,否則按瀆職處理。”

“是。下官告退。”

這下,戶部左侍郎方才放心走去了。

在大墨中,調取地方糧庫存糧等於將百姓辛苦勞種的糧食調取。

雖交入糧倉後,存糧已經不在屬於百姓,隻屬於地方衙門,屬於大墨。

但每逢地方上出現災情,無需上報朝廷,地方自己能解決之時由官府打開地方糧倉,用於當地賑災。或者遇到大災情,國家賑災糧未能及時抵達。或百姓饑餓難耐之時同會打開地方糧倉。

地方糧倉與大墨京城延陽城糧倉相比,相差甚遠。

對於地方糧倉,在弘道年間之時早就有一項對百姓很好的規定:凡是居住在地方管轄上的百姓,有權監督糧倉,當百姓需求大於地方居民三分之二時,官府衙門必須開啟糧倉,用於賑災,反之,糧倉存糧不能動。

或許,這次左相命令的所有地方糧用於賑江萊災情的措施,也就因為這個才引起百姓不滿吧。

對此,受左丞相蘇雲起之命,戶部右侍郎昌文彥前往第一處不肯調糧的南中省林安府進行了勸解……

“張知府。”

一聲喊聲走進了知府衙門張得章的辦公之處。

一抬頭,瞧見正是同知左阜。

“左同知,有何要事?”知府張得章問著。

“張知府,這上麵催得厲害,這糧怎調出去?”左同知問來。

聽後,張知府皺起了眉頭來,歎了口氣:“不是本官不願調啊,可這百姓反得厲害。墨朝曾有規定,這糧倉的糧食得經過三成百姓其中二成同意方能調出。百姓不答應,本官也是沒辦法呐。”

正當知府張得章還在為著此事擔憂之時,衙門的衙役匆匆跑了過來。

“報知府,守備派人來傳消息,戶部右侍郎的馬車正往著咱們衙門趕來。”

“本官知曉了,你下去吧。”

“是。”

道後,知府張得章慌忙的將一旁的官帽戴了起來,快步走了出去。

還沒走幾步,戶部右侍郎昌文彥的馬車已經在林安府衙前停了起來。

“林安府知府張得章見過昌侍郎。”

話一說完,瞧見穿著一身緋色官服,戴著一頂黑色長羽翼的官帽,一身微胖,一頭黑白相間的頭發,一張雖老但仍有氣質麵孔的戶部右侍郎昌文彥走了出來。

瞧見,林安府衙的大小官員已經齊聚在自己馬車前行著禮來。

“免禮。”

說完,戶部右侍郎昌文彥下了馬車,一張蒼老的容顏看向了林安府知府張得章。

“你是知府?”

知府張得章點了點頭。

“好,你即刻帶本官前往你們的糧倉。”戶部右侍郎昌文彥話語絲毫不帶客氣。

“是。”

一路跟隨,戶部右侍郎昌文彥便來到了林安府糧倉。

瞧見,許多林安府百姓大部分齊聚在糧倉前,個個手中皆拿著武器,有鐵鍬、鋤頭、鐮刀、菜刀等工具。

正當戶部右侍郎昌文彥想要上前之時,這些百姓一同上前來。

見著如此局麵,林安府知府大聲吼來:“放肆!”

剛喊完,瞧見戶部右侍郎昌文彥的手抬了起來,示意著冷靜。

“各位林安府鄉親們!本官奉聖上之命,前來林安府解決這糧食之事。當今江萊災情嚴重,京城糧倉存糧早已空,迫不得已方才用地方糧倉去賑災,望諸位鄉親們諒解。”

戶部右侍郎昌文彥的話說完,本以為他們會因為此話放行,終究還是多想了。

看著麵前死守糧倉的百姓們,完全看不出有一絲能夠諒解之意。

“昌侍郎,依下官看,還是動粗吧。這些百姓就是個打不死的小強,說這些話無用。”一旁的知府張得章勸了起來。

瞧著林安城百姓如此這般樣子,昌侍郎奏起了眉頭來,望著一個個手中拿著的各種勞作工具及利器,眼神中絲毫不害怕的百姓們,頓時有些不知所措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