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糧食呢?!”
“給我們糧食!”
“不給,爺爺給你砸了這衙門!”
一群百姓聚集金華府衙門前鬨起了事來,幾個衙役手裡拿著未拔出來的長刀攔著百姓們。
“李知府!”
“李知府!”
一聲著急的聲音往著李知府的公差之處傳去。
隨後,跑進來了一位身穿紫色官服的官員,一張黃彤彤的臉,臉上顯現出十分著急的模樣。
“尹同知,莫再喊了。”坐在椅上的李知府喊了起來。
李知府,姓李,名建元。如今四十多歲的年紀,在金華府百姓的眼中是個好官,實則李知府背後也沒少貪。
李知府的一話,同知尹飛章一臉急切慌張的麵孔看向了李知府。
“李知府,這百姓鬨厲害呐,可怎辦呐?”尹同知問著。
“讓他們繼續守住衙門,不得讓他們鬨事。”
“好。”
剛轉身欲要走去,尹同知又轉過了身來。
“李知府,這今兒已經第二次了。這若是再攔他們會不會……?”
“怕什麼,就攔著他們不許他們靠近府衙。這賑災糧未到,本官能有何法子?”
聽著知府李建元一說,尹同知這才走去。
匆匆正往著衙門口而去,就瞧見衙門的捕頭走了過來。
“尹同知,這些百姓太難纏了,小的怕出事呐。”捕頭道了一聲。
“韋捕頭,既然軟的不同就來硬的。”尹同知做主來。
“尹同知,這...會不會?”韋捕頭有些擔憂。
“百姓鬨事,官府有權製止。去,告訴他們,誰要是再敢鬨事,二十板子伺候。”
“是。”
應後,韋捕頭匆匆快步走至衙門口,瞧見鬨得更厲害了。
“賑災糧呢?!”
“給我們糧食!”
“沒有糧食今天我們都不回去了!”
“給我們糧食!”
一聲聲叫喊聲聽得這些衙役耳朵都快出老繭了。
“夠了!”韋捕頭大聲吼道。
韋捕頭一喊,百姓的叫喊聲倒是停了下來,可身子卻還未停下來,一直往著衙役湧去。
“尹同知有說:賑災糧未到,誰要是再敢湧上前來鬨事,二十板子伺候!”
韋捕頭一說,百姓們不敢再猖狂,停止了嚷嚷,散開去了。
而此刻,正坐在衙門之中的知府李建元正給湖廣省樂南府的知府寫信。
寫好後,知府李建元叫喊了起來:“來人呐!”
一聲話語,走進了一個衙役來。
李知府匆匆將信放在信封之中,站了起來,走至這衙役前,交代了起來。
“這是給樂南府嚴知府寫的信。你跑一趟,務必將此信送至他手中。再有,你去之時走官道,若是碰上押送賑災糧的車輛問一聲,倘若是樂南府賑災糧的車輛就不需將此信送去,隨他們來,若是未碰見,就將這信給本官送到。”
聽著李知府的吩咐,接過李知府的信後,這衙役點點頭,應了起來:“放心吧,小的定按您說的做。”
“好,快去吧。”
收好了信,這衙役走至養馬之地,挑了一匹聽話的快馬。
“駕”的一聲匆匆而去了。
……
“怎樣了?”一聲小而沉重的聲在一木房間中響了起來。
這是位於江萊省南部興宜府,府城中的一小巷子中的小木屋。
說話之人坐在圓椅之上,左手上帶著個綠色的扳指,右手上端著個茶杯。
此人微胖,著著一身翠綠色之袍服,一頭束發,一張黃彤彤的臉,臉上的鼻子確實有些大,長著一條濃密的胡子,下巴上長著有些長的胡須,兩個眼睛讓人一看有些害怕。
麵前站立著一人,有些瘦弱,兩手交叉放在前,眼上看著有些緊張,腦子中還在想著如何表達著話。
“怎麼?辦砸了?”一聲帶著責問的話語聲再次響了起來。
瞧著麵前的頭兒一雙眼睛朝著自己看來,有些發慌來,急忙道出了話語來。
“是...倒也不是。”
“此話怎講?”頭兒問來。
“賑災糧是攔住了,可這收糧的掌櫃不敢收啊,這...這小的也沒法子呐。”
“那就不會換另一家嗎?換大戶一點,我可不信沒人不收。”
“是是是,小的這就吩咐他們。”
“做事做好了,若是做不好...下次可就是你的人頭。”一聲威脅的聲音說來。
聽得麵前的手下毛骨悚然:“是是是。”
夜晚,金華府的百姓大多皆是餓著肚子等待著朝廷的救濟糧到來,無人知曉,明日是否能看到這賑災糧,而位於南部的興宜府的知府同樣也在關心著賑災糧的事,但與著金華府的百姓那可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