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緬王被那個塞巴王子威逼利誘,非要急著起兵,就令柳如雲大為慍怒。
派人送信去跟緬王陳明利害,勸他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可是緬王卻猶豫不決,還在塞巴王子的催逼之下不斷的調兵南疆。
就在此時,李萬疆卻主動提出讓她回家去省親……
柳如雲在大周既是貴妃,又是人質,隻要她在李萬疆手裡,緬王和那些忠於她的緬國將軍們就會有所忌憚,現在李萬疆將她直接送回去,這不等於是放虎歸山嗎?
李萬疆可沒有這麼愚蠢。
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故意要讓緬國和暹羅主動對大周發起進攻,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平叛了。
因為他不能主動出兵,話說四境周邊那麼多對大周稱臣的附屬小國呢,如果他沒有任何理由就攻打緬國,那些附國豈不是人人自危?肯定會聯合在一起對付大周的
也就是說,李萬疆對此早已深思熟慮,運籌帷幄了。
雖然現在大周有著種種問題,可是軍力卻依然強大。
尤其是忠成王李萬雲,麾下十萬大軍,皆是驍勇善戰之士,轉戰多年,幾乎沒有打過敗仗。
緬國加上暹羅,雖然號稱五十萬的大軍,卻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李萬疆此舉大概是出於兩方麵的考慮。
一則以示威,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見識一下大周雄兵的厲害,令他們心懷畏懼,不敢輕舉妄動。
二則為了錢,大周戰亂多年,田地大多荒蕪,又連續遭遇自然災害,可謂傷痕累累,百廢待興。
可是緬國卻一直都沒有任何戰事,而且連著十幾年風調雨順,幾乎年年都是大豐收,糧食多的吃不完。
彆看緬王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但卻深諳經濟之道,不但鼓勵開墾農田,還大力扶持其他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商業極為發達。
他用低價從資源豐富的大周采購各種瓷器,絲綢等貨品,運到南方港口,通過海運銷售給大洋彼岸,從其中賺取巨大的差價,僅此一項,每年就有上千萬銀子的進賬!
聽說緬王的皇宮都是用金磚建造起來的……
都特麼的富的流油了,卻還年年跟大周哭窮,索要各種救濟像話麼?
這也是李萬疆決定對緬國用兵的主要目的。
他現在最缺的就是錢了。
那麼說李萬雲為什麼不願意打這一仗?
卻也有他自己的考慮。
首先說戰事一起,肯定生靈塗炭,殃及百姓,尤其是南疆好不容易才穩定了幾年,老百姓剛剛過上幾天好日子,誰特麼的願意打仗?
其次這仗其實也並不好打,一來雙方兵力懸殊,打起來肯定吃力。
二來緬國北部地勢複雜,多道坎坷,多山多水,大軍行進極為不易。
而且大周最牛逼的就是騎兵,可是在山林地形中,騎兵根本無法發揮優勢,施展不開啊。
還有就是後勤供應。
十萬大軍啊,每天人吃馬喂需要多少糧草?
這些糧草都需要從南疆運送過去,這就至少需要三十萬的民夫,還有無數的車馬,光是他們每天消耗的糧草也是天文數字!
還得派兵把守沿路上的糧道使之暢通,這又會導致他的兵力單薄。
有人問了,緬國不是有的是糧食嗎?直接搶他們的不就得了?
那你將問題想的太簡單了,人家也不傻,就算是燒了也不會給你留下一顆的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