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天下尚未統一,一切還言之過早。”
“或許一切都是隻是我的猜想。”
……
翌日,鄴城正南門。
朝中群臣們早早地便在南門外等候了,而除了他們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百姓在周圍聚集。
捐獻已經結束,今天是立碑之日。
此次捐獻錢糧物資數額的前十人,將會得到名字被鐫刻在善碑上、流傳後世的殊榮。
除此之外,前五名會得到天子親賜的牌匾,而第一名更會得到朝廷和天子共同承認的“大漢首善”這一稱號!
人都是喜歡看熱鬨的,何況是立碑這種大事,再加上天子會親自出席,所以圍觀的人格外的多。
不僅有城內的百姓,還有那些剛剛抵達鄴城不久的流民們,他們也都聽說了捐獻之事,所以紛紛趕來圍觀,想要看看出錢出糧接濟他們的善人到底是誰。
今日,楊彪、伏完、崔琰、甄氏家主等各個世家大族的代表們全都盛裝出席。
雖然他們沒能奪得“大漢首善”的稱號,但能登上善碑流芳百世,總比什麼都落不到要好。
袁熙今日自然也出席了。
如今的他一改往日那意氣風發、世族貴公子的模樣,穿著相當樸素,看起來十分低調。
但即便如此依然吸引了許多目光。
“那位就是袁熙袁公子吧?”
“要叫大司空!”
“捐獻袁氏所有族產隻為了救濟百姓,大司空此舉堪比聖人啊,令人敬佩。”
“大漢首善,當之無愧!”
……
周圍百姓們對袁熙都是溢美之詞,這聽得崔琰、楊彪等人心中都感到羨慕不已。
袁熙這一波捐獻直接把袁氏的聲名給扭轉回來了,在百姓之中獲得了極大的善名,說實話半點都不虧。
但他們隻是羨慕,並不嫉妒。
因為袁熙是拿整個袁氏的財富換的名聲,他們是完全不敢這麼做的,隻有急需挽回袁氏聲名的袁熙才會如此行事。
在眾人議論之際,一隊羽林衛自城門內湧出、開辟道路,緊隨其後的便是天子龍輦。
“臣,恭迎陛下聖駕!”
袁熙第一個快步上前,向龍輦行大禮參拜,在場群臣、周圍百姓們也紛紛向著龍輦行叩拜之禮。
劉協走下龍輦,見此淡淡笑道:“地上還有雪,久跪容易著寒,都平身吧。”
這就體現出說話的水平了。
隻是一句簡單的話,但落在群臣還有百姓的耳中,卻讓他們心中都感到暖洋洋的——這可是來自天子的關切啊!
“謝陛下!”
眾人紛紛站起身來。
劉協掃了一眼眾臣以及周圍的諸多百姓,說道:“今天是立善碑的大日子,不過在此之前,朕想講幾句話。”
此言一出,全場安靜。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劉協身上。
隻見劉協微微一歎,緩緩開口道:“自董賊亂政以來,天下戰火不休,諸侯割據。致使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朕身為天子,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協說到這裡表情也變得沉重了許多。
“此番朕赦免了幾十萬黃巾眾,朝野對此都頗有微詞,此事朕都知曉。”
“但在朕看來,若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他們又豈會造反?若能好好活著,誰有願意逃入危機四伏的太行山中?”
“此非他們之罪也。”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劉協的神色激昂,語氣也是鏗鏘有力,帶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振奮人心的力量。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們都是大漢子民,都是我們的同胞,朕有責任讓他們活下去。但如今朕剛剛平定袁賊叛亂,國庫空虛,朝廷無力安置。”
“不過值此危難之際,上至朝廷諸公,下至販夫走卒,皆踴躍捐獻錢財物資,隻為了安置這些百姓。”
“你們,才是我大漢真正的英雄!”
周遭百姓們聞言,紛紛為之動容。
劉協身為天子,心懷百姓,連曾經造反的黃巾也一視同仁,甚至說出“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等話來,如此心胸氣度,簡直是堪比孝文皇帝那樣的聖君!
劉協深吸一口氣,笑著說道:“為了表彰功績,今日朕立善碑,對十五日以來捐獻最多之十人的名字鐫刻其上。”
“受到萬世傳頌!”
劉協一邊說著,一邊走到那座被紅布給蓋著、足足有兩人多高的善碑前,然後親手將紅布拽了下來。
露出上麵的一個個名字。
同時,跟隨在劉協身旁的宦官,開始從後到前、高聲念出這些名字捐以及他們所捐獻的物資數額。
“第十位,司馬氏,司馬懿,捐糧一萬石!”
“第九位,荀氏,荀衍,捐糧一萬五千石!”
“第八位,沮氏,沮宗,捐糧兩萬五千石,柴六千斤,布三千匹!”
“第七位,審氏,審榮,捐糧兩萬七千石,柴五千斤,布三千匹!”
“第六位,董氏,董忠,捐糧三萬石,柴一萬斤,肉食三千斤!”
“第五位,伏氏,伏完,捐錢十五萬貫!”
“第四位,崔氏,崔琰,捐糧兩萬石,羊一萬隻,安置百姓兩萬!”
“第三位,楊氏,楊彪,捐糧四萬石,一萬斤柴,一萬匹布!”
“第二位,甄氏,甄毅,捐糧兩萬石,鹽五千斤,安置百姓四萬!”
“第一位,袁氏,袁熙,捐獻袁氏全部族產——!”
宦官高聲念出所有名字。
周遭百姓們看著善碑上的那些名字、家族還有那數量驚人的捐獻,一個個都讚歎不已。
“全都是大善人啊!”
“最少的都捐了一萬石糧,這些世家大族們看來也是有些擔當和良心的。”
“哼,與他們何乾?若非陛下出麵,他們豈會在乎我們的死活。”
“不錯,我們要感謝陛下,都是陛下仁德赦免了咱們的罪行,又號召各大世家捐獻,咱們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大漢子民,而不用每日躲在深山老林當中!”
“陛下真乃千古聖君!”
……
圍觀的百姓裡有很多張燕帶來的黃巾流民。
他們先是聽到劉協之前那番話,又看見善碑上各大世家們的捐獻之後,一個個都非常激動,同時懊悔當初為何要參與黃巾之亂。
有的甚至是當場哭了出來。
天子沒有忘記他們,依然視他們為子民,而且還給了他們一條活路,讓他們能夠活下去。
這讓他們對天子心生無儘的愧疚。
不少流民們紛紛跪地叩拜,高呼天子聖明,對袁熙、楊彪這些人也是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