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的高興不是裝出來的。
雖然他自穿越後已經見到過許許多多的文臣武將,其中不乏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趙雲、司馬懿、郭嘉,可此時他心裡依然難以抑製地激動興奮。
因為站在他麵前的是:
悠悠大漢四百年最後一位丞相、曆史上幾乎沒有差評的權臣、即使失敗仍然被稱頌上千年的忠臣、同時配享文廟武廟,所有帝王夢寐以求的臣子、三國曆史上最為璀璨的明星,百篇華夏史中獨占一篇的——諸葛孔明!
“先生快快請起!”劉協壓下激蕩的心情,伸手把諸葛亮攙扶起來,攀著他的胳膊不放,滿麵喜色地說道:“朕聞先生大名已久,而今終於得見,朕之所願償矣!”
“朕有先生相助,勝得一臂膀也!”
賈詡和郭嘉聞言,都不著痕跡的轉過頭,不讓人看見不斷抽動的嘴角。
尤其是賈詡,他分明已經為天子準備了一套更為文雅的說辭,不曾想天子用了一次之後,又恢複到臂膀上去了。
他已經在心裡數這是陛下的第幾條臂膀了。
而初聞此言的諸葛亮,麵對天子展現出來的熱情還有興奮,感到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滿頭霧水。
他不過是一鄉野村夫而已。
哪裡來的什麼大名?
不過他也感受得到眼前天子的激動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裝出來的那種表麵功夫。
收起心裡的疑惑,諸葛亮看著攀著自己雙臂的手,心下異常動容。
“陛下如此禮遇,草民不甚惶恐。”
劉協剛想說話,一旁的賈詡上前道:“陛下剛剛下田淋了不少雨、鞋襪也濕了,當心龍體受寒,不妨先去更衣。”
郭嘉見狀,當即和賈詡打配合,正色道:“陛下如此,有失天子威儀。”
他作為禦史中丞,有糾百官殿前失儀之職,同樣也有提醒天子失儀之責。
高覽耳濡目染之下,察言觀色的能力已然不俗,開口道:“中丞有所不知,陛下本在城外田野視察春耕,鼓勵百姓墾荒,聽聞孔明先生入宮,才匆匆趕回。因而身上有不少泥濘。”
三人一唱一和之間,司馬懿哪裡看不出天子對諸葛亮的重視,心下越加沉重起來。
諸葛亮看著沾滿泥濘有些狼狽的劉協,心中湧出一陣暖流。
天子以國士待他,他豈能不效死命?
“些許泥濘雨水罷了,無礙。”劉協直接擺手拒絕了賈詡的建議,毫不在意的說道:“朕還沒那麼體弱,而且此處又無外人,在乎什麼威儀。”
“元伯你去給朕取乾淨鞋襪還有衣物過來便是。”
劉協一邊說一邊脫下臟了的龍袍還有腳上的鞋襪,隨手丟給高覽。
高覽捧著龍袍鞋襪領命而退。
此時殿內群臣們卻因為劉協這番話而在心中產生了巨大的波瀾,紛紛將目光投向諸葛亮。
沒有外人,這句話意義可重大了。
這可不是單純的看中諸葛亮。
郭嘉、賈詡和高覽自不用多說,都是最早陪伴劉協的那一批臣子;
而司馬懿屢立大功,也算躋身天子心腹一列。
但諸葛亮才剛剛到來鄴城。
居然也被天子視為心腹!
此時司馬懿心情既高興又複雜,高興的是自己終於被天子視為心腹,複雜的是他努力許久才達到的成就,諸葛亮一來就得到了。
“陛下……”
饒是知道天子此舉是有收買人心的意味,但諸葛亮依然紅了眼眶。
他一介布衣而已,天子對他這般重視和禮遇,不管是不是收買人心,都是天大的恩賜!
試問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得到如此殊榮?
“都坐罷。”
劉協擺了擺手,同時注意到了諸葛亮的神色變化,因而點到為止不再多言,繼續下去就顯得太過刻意了。
宣室裡燃著火爐,並不寒冷。
光腳踩在地上也沒有涼意。
劉協走向主位,讓眾人也隨之落座,開口道:“朕今日出城視察了一番百姓們的耕種情況。”
“建安犁的實用效果極佳,使用此犁能夠大大提高墾荒的速度,百姓們無不交口稱讚。”
雖然曲轅犁最佳使用的地方是南方,但他讓甄氏的工匠針對北方的地貌地況做出了一些改變,所以在北方也同樣適用。
總而言之,相較於傳統的直轅犁來說,曲轅犁肯定是更勝一籌的。
郭嘉感慨道:“陛下所發明的建安犁,可謂是利國利民之物,有此犁後百姓們耕作起來就更為容易了。今年必然是個豐收之年。”
農為國之本,吃飽肚子是天底下的第一要事,曲轅犁可以提高墾地的速度,從重要性來說甚至超過紡織機。
劉協的心情也很好,笑道:“朕打算將城外的那些流民百姓們都發動起來,讓他們去開墾良田、進行拓荒。”
“如此既不浪費勞力,也能讓百姓們得以安定,眾卿以為如何?”
那些流民百姓們在冬季的時候的確是負擔,但現在已經熬過了冬季,他們就是珍貴
的勞動力了。
若是讓他們都去開墾良田,隻要不出什麼大的天災,今年的糧食產量肯定會翻倍增長。
“陛下英明!”司馬懿第一個開口,先是習慣性的拍了一記龍屁,隨後給出自己的建議:“臣以為可以無償給百姓們發放建安犁,同時對他們承諾,開墾出來的良田則儘歸個人所有。”
“隻要此策施行下去,不隻是那些流民,便是普通百姓們也會積極參與墾荒。”
司馬懿此舉,是為了最大程度地調動百姓們墾荒的積極性,畢竟對於百姓們來說田地就是一切。
墾出來的田都歸個人所有,可想而知百姓們得知此事後會有多麼瘋狂和激動。
聽聞此言,諸葛亮似乎想說什麼。
但猶豫再三後還是沒有開口。
劉協注意到了他的反應,便問道:“孔明對此怎麼看?有什麼話不妨直言,若是合適的建議朕自會采納,不必避諱。”
他之所以要當眾討論起這件事,就是想給諸葛亮表現的機會,同時也想看看二十歲的諸葛亮相較於二十七歲出山的他,水平到底如何。
眾人再度將目光看向諸葛亮。
一介布衣,上來就能直接參與這種國之大事的討論,天子對此人的重視著實不一般啊。
“回稟陛下。”諸葛亮如孔融一般禮儀十足的向劉協一禮,一板一眼的說道:“司馬禦史的建議極好,隻是草民以為尚有些不足之處。”
司馬懿聞言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地看著他道:“不知閣下有何指教?”
他被諸葛亮的話挑起了好勝心。
因為他本來就是想在天子麵前表現,結果諸葛亮說他的建議有不足之處,他倒是要看看這個鄉野之人能有什麼高論!
“指教談不上,隻是一些拙劣見解。”諸葛亮自謙了一句,說道:“免費發放建安犁、讓百姓開墾的良田儘歸私有,此舉固然會大大提高百姓們墾荒的積極性,但並非是最佳之策。”
“拙以為以租借的形式,讓百姓向朝廷借用建安犁與耕牛、種子;而償還的方式就是將他們開墾出來的良田收取一小部分作為官田。”
“這樣一來既能減少免費發放建安犁帶來的不必要損耗,也不會減少百姓們墾荒的積極性,同時讓百姓開墾出田地後能夠耕種、讓朝廷得到大量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