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光複中原,還於舊都!(1 / 2)

“徐州軍情?”

劉協的注意力被呂布這一句話吸引了過去,眉宇間微露詫異,問道:“溫公,徐州出了何事?”

既是軍情,便與戰事有關。

提及軍情,自是與戰事緊密相連。

自呂布從揚州撤軍之後,那裡便成了曹操與孫權角逐的舞台。莫非他們如今還盯上了如今兵力空虛的徐州。

呂布恭敬地答道:“陛下,據徐州密報,曹操已悄然撤離揚州,而孫權則在徐州邊境集結重兵,其數量已逾四萬之眾。”

驟聞此言,群臣皆驚。

曹操和孫權相互攻伐已久,如今雙方忽然停戰,曹操又將大軍撤出揚州,雙方顯然是打算罷戰言和。

而孫權在徐州邊境的大舉陳兵,其意圖已是不言而喻,顯然是對徐州虎視眈眈。

“這是什麼時候的消息?”

劉協的麵色微變,向呂布追問道。

他雖非軍事奇才,但曆經戰火洗禮,對於戰略局勢已有獨到見解。

曹操與孫權罷戰,絕非表麵上那麼簡單。

雙方若持續交戰,相互消耗,於他南下大業自是有利。

而今他們竟選擇罷戰,且孫權更無視曹操,擺出進攻徐州之態,這意味著雙方之間有著更為深層的默契與圖謀。

最關鍵的是,這麼大的事情他居然到現在才收到消息,許攸竟未提前通報於他。

“曹操撤軍乃去年初冬之時,而孫權則於兩月前悄悄在徐州邊境陳兵。”

“不過他們這些動作都進行得很隱秘,徐州那邊也是近來才察覺到他們的舉動。”

呂布如實稟報,他也是昨日剛收到消息。

劉協聞言更加印證了心中的猜測,因為去年初冬正是他攻破河間郡、擊敗袁紹之時。

曹操在那之後選擇撤軍,想必便是猜到了他下一步就會揮師南下,所以才停止了和孫權的戰爭。

雙方這是打算聯盟共抗朝廷了!

連劉協都能看出來,朝中群臣更不必多說了,聽完呂布的話後眾人皆是一片沸騰。

“曹操、孫權!這二賊竟然敢聯合起來抵抗朝廷,簡直是大逆不道、膽大包天!”

“曹操擁立偽帝、孫家私藏傳國玉璽,他們皆是悖逆之輩,該遭天誅!”

“曹賊!奸賊!惡賊!逆賊!”

“臣懇請陛下整頓大軍,發兵南下討滅這兩個亂臣賊子,將他們儘數族滅,決不能姑息!”

“對,必須族滅!”

群臣對曹操和孫權都怒罵不已。

他們都知道劉協對待這種叛逆之臣的態度是什麼,而且曹家和孫家與他們又沒什麼利益往來,所以他們當然要趕緊站隊表態。

一個個甚至生怕嘴不夠快說慢了。

如今北方基本已經平定,如果曹操和孫權繼續交戰的話,揮師南下的動作倒是可以稍微緩上一緩。

可雙方罷戰言和還打算聯盟對抗朝廷,這就容不得再緩了,必須要儘快發兵討賊!

“陛下。”

聽到要發動戰事,司馬懿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當即站出來道:“如今朝廷可用精兵足有八萬之多,隻需要留守兩萬鎮守並州關隘,便可令馬超的兵馬無法入關。”

“剩下兵力,足以南下討賊!”

“臣以為,六萬兵力可兵分兩路。”

“一路自青州而下,前去徐州討伐孫權;一路可從兗州而入,途徑黎陽、白馬、延津、官渡,占領兗州然後直奔許縣!”

自從擊敗高乾,將他麾下的兵馬都儘數收編後,朝廷可用的兵馬總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八萬。

和袁紹巔峰時期相差無幾。

即便除去需要鎮守並州的兩萬大軍,剩下的兵馬數量也十分恐怖,足以支撐雙線作戰!

不過聽完司馬懿的話後,崔琰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皺眉說道:“司馬禦史,兗州有黃河天險,發兵兗州怕是不妥。”

“曹操調兵離開揚州,無疑是在防備著朝廷的兵馬南下,肯定會將大量兵馬聚集在兗州、依仗黃河天險進行防禦。”

“依在下之見,與其兵分兩路齊頭並進,不如把全部兵馬都調動到徐州。”

“徐州和豫州亦是毗鄰,屆時可以一方麵攻打孫權、一方麵攻打豫州。”

黃河、長江這是天然的屏障。

因為有黃河天險,所以北方的兵馬想要南下並不容易;因為長江天險的存在,孫權才可以憑借江東之地抵抗呂布、曹操。

“非也。”

司馬懿剛想解釋,諸葛亮便搖頭對崔琰說道:“我以為司馬禦史言之有理,原因有二。”

“其一,兗州雖有黃河天險,但也有著諸多渡口。曹操若是打算據守黃河各個渡口,那勢必會分散兵力。一旦有一個渡口被攻破,則全線崩潰。”

“而官渡卻是不同,不但水網密布、有官渡水作為天然屏障,同時官渡水東與陰溝水交彙,西南又有二百裡圃田澤,為了防止水患還築有許多河堤,行船和徒步都很困難。”

“若我是曹操,我隻會把黃河屏障

定為次要防線,而將重兵部署在官渡。”

崔琰驚訝地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好奇問道:“那其二呢?第二個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微微一笑,將自己的分析緩緩道出:“其二,如果我們把兵力都調去徐州,曹操說不定會趁機北上、直取冀州。”

“如今朝廷兵力勝於賊子,斷不能給賊子一絲可乘之機。當遣兩員大將,兵分兩路,一路伐曹賊、一路討孫賊。”

聽完諸葛亮的分析,崔琰默默點頭。

而司馬懿則是徹底沉默了。

因為諸葛亮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對方的想法居然和他不謀而合!

都將這場戰役的重心放在了官渡!

“難怪能受陛下如此信任,的確非泛泛之輩……”

司馬懿眼神深邃地看著諸葛亮,心中既感到極大的威脅,也隱隱有些高興和興奮。

這是他的對手,也是他的知音!

察覺到司馬懿投來的目光,諸葛亮也同樣看向他,回了一個淡淡的微笑後又再度收回。

一旁的郭嘉和賈詡,也紛紛給出自己的建議。

在兵分兩路的基礎之上,與諸葛亮、司馬懿進行詳細的議論。

龍椅上,劉協聽完眾人完整而周密的討賊方案,眼中精光閃爍,霍然起身道:“好!那便依諸位愛卿所言,兵分兩路、南下討賊!”

作戰計劃確定,武將們都興奮了。

呂布眼睛裡都在放光,主動請戰:“陛下,臣願領兵討伐孫權小兒,讓他知曉對抗朝廷的下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