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呂布:曹賊誤我!碧眼賊誤我!讓張遼裝上了!(1 / 2)

高覽的到來將泰安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準確的說是被他口中的“捷報”給吸引了。

“揚州大捷?”

劉協聞言眼睛都亮了,原本都準備起身離開的他又重新坐了回去,略顯迫切地問道:“愛卿速速道來!”

他已經許久沒有聽到捷報了。

而且還是大捷!

能稱之為大捷的至少都是萬人以上的戰役,而且地點在揚州,莫非是張遼和孫權聯手擊敗了曹操?

高覽一臉振奮,抱拳道:“回稟陛下,逆賊孫權假意投降,趁著張遼將軍入駐淮南郡、安撫百姓時發兵襲擊。”

“三萬大軍圍攻合肥城五日,張遼將軍等孫權親臨戰場之際,讓黃老將軍斷其退路,然後帶領八百銳士衝陣,最終生擒孫權!”

“此戰斬敵七千、俘虜敵軍兩萬餘、孫權及其麾下將領儘數投降!”

“徐州全境收複、江北三郡收複!”

“眼下張遼將軍正在押送孫權以及一眾敵將凱旋,不日便會抵達鄴城!”

高覽說完後,大殿內一片寂靜。

文武百官全都瞠目結舌,他們互相看向彼此,用眼神交流著,確認自己剛剛有沒有聽錯。

八百破三萬?生擒賊首?

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三萬人又不是三萬頭豬,就算勇猛如呂布,當初也隻是做到了千騎破孫策萬人、並將其斬首而已。

而張遼八百破三萬、生擒孫權,這難度比呂布斬孫策高了何止一星半點?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崔琰的反應最為迅速,震驚過後當即激動地對劉協道:“孫權被擒,徐州、江北三郡儘數收複!”

“陛下距離統一天下、光複大漢江山更進一步!”

崔琰麵朝劉協,躬身行禮。

群臣聞言也紛紛回過神來,一邊在心中暗罵崔琰開口之快,一邊向劉協開口恭賀。

“張遼將軍神威蓋世,不弱溫公!”

“八百破三萬,這既是張遼將軍勇武,亦是天助我大漢、天助陛下,方讓那碧眼賊落敗!”

“大漢萬年,陛下萬年!”

“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若非陛下讓張遼將軍去討伐孫權,怎能獲得如此大勝?我看此戰之勝功勞大半在陛下!”

群臣吹捧不斷,馬屁不斷。

一開始還有誇張遼的,但後麵基本上都是誇讚劉協如何如何英明神武,上天如何如何庇佑大漢,才能獲得這般大勝。

雖然劉協不會真的聽信這些馬屁吹捧、覺得這次大捷真是自己的功勞,但心裡的高興卻很真切。

他就知道當初讓張郃換下張遼鎮守並州是對的,對付孫權這反複無常的碧眼賊,還得是張遼出馬最管用。

隻可惜孫十萬變成了孫三萬。

如果張遼日後沒有什麼更加亮眼的功績,那死後想入武廟怕是有些困難了。

收起這些胡思亂想,劉協繼續追問道:“曹賊那邊的動向如何?”

“曹賊據守江東,暫無動靜。”高覽回答道:“不過兗州那邊傳來消息,稱曹軍從官渡撤離了,往荊州方向而去。”

“眼下溫公已經越過官渡、直入本許縣而去,豫州也收複在即。”

聽聞此言,劉協眉頭緊皺。

官渡的曹軍往荊州去了?

一番沉思之後,他對高覽道:“傳令溫公,將兵馬駐紮在豫州進行防範,然後班師回朝吧。”

“此番討賊得勝,朕要好好封賞有功之臣。”

雖然呂布沒能把曹操給討滅,但也取得了兗州、豫州這兩個大州,收複了中原地區。

恰好張遼立下大功需要進行封賞,不如把呂布、諸葛亮他們一起召回,同時也商討一下怎麼對付曹操。

“諾!”

高覽抱拳領命。

……

朝會結束後,百官散去。

楊彪父子二人一同走向宮外,隻不過百官們都有意無意地避開他們二人。

就連伏完見到楊彪後也是冷哼一聲,連個好臉色都沒有給,轉而跟董忠一同結伴離去。

這讓準備行禮的楊修表情略顯尷尬。

等到伏完走遠後,他壓低聲音,向一旁的楊彪道:“父親,咱們今天做得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其實他原本的想法隻是將楊氏族人開拓得到的土地都捐給國庫而已,並沒想過借此機會來牟取什麼利益。

是父親楊彪提出讓他在朝會上公然捐獻出去,並且主動向天子請罪,然後演那麼一出戲。

請罪與否,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不請罪的話那就隻是他們楊氏捐獻了自己通過拓荒得來的土地,並未損害其他世家的利益。

但選擇請罪,就為天子治罪各大世家找了個好的理由,畢竟有他們楊氏這麼個榜樣在前。

而這麼做獲得的受益當然十分巨大,他直接一步登天進入了中樞參政,得到天子青眼相加;但同時也受到了其他世家的敵視

因為他們楊氏這回踩在了所有人的頭頂上,把他們都當成了墊腳石。

“德祖,你還是太年輕了。”

楊彪表情平淡,眯眼看向前方那條筆直的禦道上行走的百官,淡淡開口。

“人生本就是一場孤立無援的過程,你已經比以前成長了許多,你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但伱的心還不夠狠。”

“你信不信,假如他們比我們先想到這一手段,他們會做得比我們更絕?”

楊修沉默不言,表情複雜。

楊彪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語重心長地說道:“德祖,你日後走在你自己的路上,對與錯,是與非,成與敗,存與亡,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去判斷。”

“勿要被熙熙攘攘的群囂聲所同化,勿要被人群左右、被搖擺,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和道路。”

“不成則為灰燼毀,任憑風霜刻心眉。”

“我已經儘了最後的努力將你送入中樞、送到天子身邊,未來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

楊彪並不在乎今天這回事會得罪多少人,因為說白了都是利益之爭,那些人在心痛自己失去的利益,還有眼饞他們楊氏得到的利益而已。

“我明白了,父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