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不搭灶台的,就涉及到她們是否要單獨開火了。
童圓圓好奇問道:“現在住後院的這幾位知青同誌搭灶台了嗎?”
魏如蘭手裡蘋果啃完了,在旁搭腔道:“我的房間倒是搭了個小灶台,不過,鐵鍋可不容易買,隻買了個瓦罐當鍋,偶爾開次火,大部分時候還是和前院一起吃的。”
前院的大鍋飯,大部分時候都是沒什麼油水的,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
條件好到住得起單人宿舍的,誰身上沒帶點好東西,肯定想偶爾開開小灶。
但在村裡下地實在太累了,天天下工回來都要自己做飯也很麻煩。
魏如蘭繼續道:“翟知青、薑知青屋裡也都搭了小灶台,他們都是自己單獨開火的。”
童圓圓看向沈若嬌:“有個灶台是方便點。”
沈若嬌說道:“那我和童知青也都搭灶台吧,麻煩大隊長幫忙找人。”
蘭花嬸道:“搭灶台,我家鐵生和大柱就會啊,不用找彆人,找我就行。”
芳嬸道:“不就是搭灶台嗎,誰家不會似的,我家的也會。”
另外兩個大嬸:“就是就是。”“換我家的來,一個小灶台,兩小時就能搭好。”
最後,還是劉二鵬看不過眼,訓道:“阿芳,秀芬,你們家的男人兒子最近不是都在磚窯上乾活?下工後哪還有力氣給人知青搭灶台。”
他沒好氣道:“這事,就交給蘭花家和春紅家的辦吧。”
蘭花嬸和春紅嬸一副就該如此的模樣。
芳嬸和秀芬嬸則是不樂意的撇撇嘴。
在磚窯累死累活一天到晚也才拿十到十二個公分。
乾兩個小時的輕省活,就能從知青手裡拿到不少好東西,它不香嗎?
不過,大隊長都發話了,她們也不敢再說什麼。
劉二鵬看向沈若嬌和童圓圓:“我們雲溪大隊生活比彆的生產大隊要好過一些,是因為我們村裡靠北山那邊有個青磚窯,你們知青來我們大隊下鄉,也算是村裡的一份子,彆的地方想買磚,可是需要批條子的,你們搭灶台要是想用青磚來做,我可以給你們特批一點。”
反正搭個灶台,也用不了多少磚。
搭灶台,能用青磚肯定比土坯的好。
劉二鵬告知兩人,下午可以去村委會那邊領村裡給新知青發的安置糧,還有什麼缺的東西,可以和村裡人換,或是到公社的供銷社去買。
休息一天半,後天開始正式下地。
說完,劉二鵬就走了。
沈若嬌請蘭花嬸和芳嬸幫忙打掃一下她選中的正房。
秀芬嬸和春紅嬸則是幫童圓圓打掃。
行李就放先放在後院院子的正中央,大家隨時都能看到的地方,沒人敢亂翻。
沈若嬌和童圓圓則是跟著李秋虹,先出去吃飯了。
何嘉樹、高富貴、王平更快放好了行李,已經在吃著了。
好在,他們在男組長張大旺的要求下,吃之前,先用乾淨的碗筷把飯菜給沈若嬌和童圓圓分出來一份。
夥食算不上好,一碗很稀的碴子粥,還有一個三合麵的窩窩頭,搭配小半盤的炒青菜和炒黃瓜,還有一點酸豆角。
都是沒什麼油水的那種。
男知青也是一樣的份額,也就是窩窩頭的個頭略大一些。
李秋虹說道:“這一頓是我們前院的老知青還有後院魏知青一起湊的糧,不是多好的東西,但鄉下就是這麼個條件。”
沈若嬌也不嫌棄吃食簡陋,這年頭,很多人都是吃不飽的,能把自己的糧食分給他們這些新來的,已經很不錯了。
童圓圓也不是不懂事的人。
兩人端著粥碗就吃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大碴子粥,是真的刺嗓子,不怎麼好吃。
窩窩頭也是。
但沈若嬌全都吃乾淨了。
“這個酸豆角很好吃誒,爽口開胃,是你們自己做的,還是和村裡老鄉換的?”沈若嬌是真的覺得酸豆角做得很不錯。
李秋虹:“我自己做的,你喜歡吃,我回頭給你送點。”
沈若嬌也不客氣:“好呀,我拿東西和你換。”
童圓圓現在是什麼都向沈若嬌學習:“啊,我也要換!”
李秋虹好笑道:“放心吧,少不了你的份。”
沈若嬌:“灶台搭好前,我和圓圓先和你們搭夥,可以嗎?”
李秋虹點頭:“沒問題。”
等吃完午飯,快速洗好碗,兩人回後院。
童圓圓說道:“我覺得,秋虹姐人還挺好的,晚飯,我想拿兩根臘腸出來……就當感謝他們為我們準備的午飯了。”
沈若嬌:“嗯,那我也拿一塊八兩的臘肉吧。”
不光是為了還中午吃的糧食,她們剛來的這天,撿柴火、挑水、做飯等等,全都沒參與。
當然,這些加起來,也換不到一塊臘肉。
隻是沈若嬌不想占人便宜,寧願多還點。
不過,她也不會傻到一直給人占便宜就是了。
後院房間裡。
幾位嬸子手腳麻利,很快就把房間打掃得比較乾淨了,滿是落灰的炕在打掃後還用水擦了三次,連屋頂的蛛網都用竹竿綁上掃把弄掉了。
沈若嬌分彆給了蘭花嬸和芳嬸各十二顆水果硬糖,這是她和童圓圓提前商量好的報酬數額。
這年頭,水果硬糖一分錢一顆,十二顆就是一毛二,幾位嬸子隻是幫忙乾了一個多小時的活,這個謝禮絕對不少了。
許多城裡最底層的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十幾塊工錢呢。
當然,這個數也沒有多到會讓人把她們當成冤大頭的程度。
兩位嬸子喜滋滋地收了糖。
芳嬸收了糖就先走了,下午上工的時間快到了。
蘭花嬸稍慢了一些,說道:“沈知青,你需要的灶台,我讓你鐵生叔和大柱哥,下午下工吃過晚飯就拿工具過來。”
“對了,如果沈知青你需要炕櫃、桌椅、木盆之類的,或是竹編的竹席、背簍、菜籃……可以找我家隔壁的王老三換,他和他兒子都是木匠,編織的東西也是我們村裡做工最好的。”
這年頭,私下的買賣是不被允許的,明麵上隻能說換。
但隻要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給錢買也沒什麼。
雲溪村,姓王、劉的人最多,前些年大逃荒,遷來的外姓人也有不少,比如會計聶山一家,就是遷來的。
但哪怕是聶家人,在這也住了二十幾年了。
時間久了,一個村子裡的人多少有點沾親帶故的,隻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沒人會去舉報。
家具什麼的,當然需要。
沈若嬌讓蘭花嬸稍等,去隔壁叫上童圓圓,就跟著蘭花嬸一起去王老三家。
至於行李,幾位嬸子幫忙搬到屋裡放著了。
村裡不想讓後院這兩間正房也被知青放上雜物,是配了鎖頭的。
沈若嬌和童圓圓付了一年的房租,劉二鵬讓他大孫子黑蛋剛才把鑰匙送過來了。
沈若嬌和童圓圓,各給了黑蛋兩塊水果糖,那個七歲到小屁孩才把鑰匙交給她們。
不得不說,這雲溪村的村民,從大到小,一個個都很有生意頭腦。
要是這來送鑰匙的是劉大隊長,那就是他的分內之事,沈若嬌自然是不會給他糖的。
蘭花嬸快步在前麵帶路,她著急把到手的糖先拿回家,再去上工。
沈若嬌和童圓圓小跑著,才能跟上她的步伐。
好在蘭花嬸住得不算遠,走了五六分鐘就到了。
等到了自家圍牆外,蘭花嬸提高嗓子朝隔壁院子喊了句:“三哥,有兩個新來的知青來找你換東西。”
聽到一聲“誒,好嘞”的回應後,蘭花嬸對二人揮揮手,就急匆匆回自己家去了。
王老三早年上過戰場,腿受過傷,走路有些跛腳,得了村裡的特許不用下地。
這會兒正在自家院子裡用竹篾編織菜籃。
沈若嬌和童圓圓走了進去,看著滿院子都擺放著各種木材、竹子,有完成了,也有做了一半的東西,頗是新奇,看啥都想要。
王老三也沒站起來,隻道:“你們倆隨便看,選好了,我家老婆子下午不上工,待會就能用推車給你們送過去。”
王老三的兩個兒子和大兒媳這會兒正從房間出來,他們要去上工了。
這陣子,還沒到農忙的時候,地裡沒那麼多的活,上了年紀的婦女或是在家裡又比較受寵的年輕女孩,還有老人小孩,就不用下地。
王木和他媳婦和沈若嬌童圓圓簡單打了聲招呼,就快步走了。
還沒結婚的王林磨磨蹭蹭的,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拿草帽,借機多打量了沈若嬌和童圓圓好幾眼,對上沈若嬌的笑容時,羞澀地彆開頭,黝黑的皮膚泛上幾許並不明顯的紅暈。
王林:“爹,娘年紀也不小了,東西等我下工回來再送過去唄。”
王老三抬了抬眼皮:“滾你丫的,你娘還能乾著呢,看到漂亮姑娘就走不動道了,還不快上工去。”
王林:……
真不愧是親爹,他一撅腚,就知道他要拉什麼shi。
王老三的妻子劉嬸端了兩碗水出來,說是加了白糖的。
這就是這個時代招待客人最好的飲料了。
沈若嬌接過來喝了,然後選了好些東西。
炕上用的竹席、炕櫃、炕桌,這些都是必須的。
沈若嬌是南方人,她一開始覺得炕桌可以省略,她並沒有在床上吃東西、看書的習慣。
可聽了劉嬸的介紹後,才知道這邊的冬天特彆冷,持續時間還很長,不燒炕根本扛不住。
而有了暖烘烘的炕,許多活動自然而然也都會轉移到床上進行,比如吃飯、學習之類的,這時,炕桌就很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