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相,你說呢?(2 / 2)

家父秦始皇 何須言名 4253 字 10個月前

我掃視了一圈眾人,緩緩開口道:“朕知道你們來自不同的學派,也知道你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可能對朕不甚了解,對如今的大秦不知全貌。不過,沒關係,這裡的禁軍馬上就要撤走了,屆時你們可以自由出入,去看看今天的大秦是如何的。”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平添了一份興奮。

“朕今天來,是有一篇文章,想聽聽你們作何解。你們都是諸子百家的執牛耳者,不知能否給朕一個滿意的答案。”

司馬礪率先道:“陛下請講。”

此時的李斯也豎起耳朵仔細聽著,陛下叫自己來的原因,恐怕就在這篇文章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我將諸葛亮的《誡子書》緩緩朗誦出來,眾人一時聽得入了神。

沉思良久,叔孫通開口:“陛下,這文章可是陛下所作?真乃鞭辟入裡,字字珠璣,與我儒家先賢荀子的《勸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他眾人緩過神來,也連連稱讚。

我微微一笑:“朕筆力不逮,一先賢所作爾。你等作何解?”

眾人一時七嘴八舌,大體都差不多。因為《誡子書》本就是講道理,而且講得很清楚,眾人說來說去也不過是修身養性、治學做人而已。

我笑了笑,伸手下壓,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這篇文章你們解讀得都很不錯,不過,卻忽略了一點。這篇《誡子書》不單單是教給你們讀書的道理,你們不久的將來都要去為官做吏,這篇文章同樣可以作為你們為官的準則。”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果你們在為官時能夠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不會出現爭權奪勢、貪腐成性的現象,那大秦必會蒸蒸日上。”

“反之,若是過於沉迷權勢,即便在為官初期能夠為百姓殫精竭慮,時間久了也會迷失自己,必將陷入深淵。到那時回首,已然遲矣。”

“李相,你為官二十年,以為如何?”

李斯已經陷入了沉思,聽到我叫他,頓時驚醒過來,緩緩開口道:“陛下所言不錯。為官者,需得做到不貪戀權勢,不貪圖富貴,如此,方能成為一個好官。”

我微微一笑,接著道:“百家學宮很快便要接納新人進來,你們都將由禦史丞考察後派到各地治學或為官。可無論是治學還是為官,朕希望你們牢記這篇《誡子書》。”

眾人皆是拱手稱是。

“最後,朕再送你們一首……幾句話: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乾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儘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莫要太看重眼下的權勢,若是真的為黔首、為大秦著想,史書自會給你們留名萬古,莫要讓自己遺臭萬年。”

秦朝沒有五言律詩這種體裁,索性把包拯的這首《書端州郡齋壁》改成了幾句話,希望包大人不要在宋朝開封府打噴嚏……

眾人散去後,我邀請李斯一起回去,李斯卻委婉拒絕了。

我笑了笑,沒有多說,徑直回了鹹陽宮。看他心事重重的樣子,希望他能明白我的苦心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