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國庫空了?(2 / 2)

家父秦始皇 何須言名 4257 字 10個月前

《禮記·王製》中曾言: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從李斯的話中,大秦現在也就三年的儲糧,即將國之不國了?

可是最令我震驚的是,不過三個月的戰爭,竟然耗去了近兩百萬石糧食?

一個成年人一年大概要吃掉一石主糧,相當於這次與匈奴的戰爭直接便耗去了大秦二十分之一人口一年的口糧?

而且新建五座城,短短半年耗去了近七百萬石糧食?

看著我目瞪口呆的樣子,馮劫連忙寬慰道:“陛下不必憂心,相比始皇帝三十七年以前,已經好多了……臣失言……”

馮劫說完才意識到自己這是打嬴政臉呢……

我喃喃道:“怪不得漢武帝一朝隻是打匈奴、修朔方城便把文景之治的積累儘數耗儘,還留下那麼大的窟窿給後麵的皇帝填……”

餘禾離得近,接口道:“陛下說什麼?”什麼漢武帝?什麼文景之治?

我搖了搖頭,緩過神來:“沒什麼。”

我突然想起來:“國庫不是有錢帛嗎?拿錢帛去買啊。”

將作府、故道鹽府、江南織造,還有那麼多官營產業、賦稅錢帛,應該不少掙錢啊。

李斯拱手道:“陛下英明,隻是如果朝廷大肆使用錢糧收購糧食,會導致糧食價格暴漲,到時恐怕……”

我點點頭:“有道理。這樣,第一,官營經商的府衙,以後不再由朝廷負擔開支,全部交由府衙自己負擔,由監禦史負責監察支出是否存在問題;”

“第二,從今天起,各地官府放寬借貸的條件,凡是購買農具、工器、耕牛、糧種等等有利於農工的,官府在確認後借給其錢帛。而在還貸時,不能仍還錢帛,要給官府等價的粟米;”

“第三,朕去年在看大朝會的奏報時,發現從江南運一石糧食出來居然在路上要耗費其半!所以江南的路還是要修,而且要快修!從今年開始,江南的糧不要進鹹陽國庫了,在江南修建糧倉,以後江南的糧就先存放在各郡治所,附近有需直接從江南調撥。”

“修路用工由朝廷通過徭役、做工的形式召集民夫,同時讓趙佗放緩南下的速度,分出一部分人去開拓江南。修路的徭役不再供給飯食,與做工的一樣,給錢帛,不給糧食,讓他們自己去買糧食。兩年的時間,朕要看到江南的路能通到每一亭。”

李斯聽完後,讚歎一聲道:“陛下英明,如此一來就使錢帛重新流通到黔首手中,而國庫則粟米充盈。”

其他幾人紛紛附和。

隨後我安排了一下讓蒙恬穩定陰山以西,同邊關的幾個郡守商議儘快遷徙民眾過去,那裡水草豐茂,也有可耕之田,遷人過去不難。

又讓吳劍親手把頭曼單於押赴刑場處決,讓大秦知道秦軍有了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提升吳劍威望的同時,可以鼓勵義務從軍。之後則率軍去了上郡駐紮。

王離則被我派到了河西,率領他那裡的四萬人協助儘快完成河西五郡的城池修建。抵擋高羌人有高原山脈,現在他那一段長城基本不用防了,城牆對於抵擋遊牧民族有天然的優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