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科考與察舉並存(2 / 2)

家父秦始皇 何須言名 3623 字 10個月前

其他人也差不多,唯有李斯還比較清醒,知道我已經偏離了最初的問題:“回陛下,臣以為陛下所言有理。商君之法暫且不提,禦史大夫最初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如何防止有心人借助學宮對大秦不利?”

餘禾這才緩過神來,原來從一開始自己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暗恨道:‘本想借商君之法支持我的說法,卻沒想到一提出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商君之法吸引,反倒沒人關心學宮的事了……’

我淡淡道:“為何要防?”

李斯一愣:“這……”

我微微一笑:“朕早在四經歌和秦字旗頒發天下時就說過,天下已經沒有六國之人,隻有秦人、秦地。朕知道你們的擔憂,但朕不怕。”

“一者,如今天下富足,雖然國庫粟米較少,但錢帛充盈,更重要的是民富。今夏大旱,但從各地的奏報來看,並沒有出現大規模餓死人的情況,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黔首富足,誰會提著腦袋跟那些逆賊造反?”

“二者,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國家。議論分為兩種,一種是討論,一種是非議。討論者,指出朝廷弊端並建言良策;非議者,以中傷朝廷、散布謠言為榮。前者是朕希望看到的,後者,現在學宮實行的都是封閉授學,如果那些博士、某師連這些都不能分辨、教導,朕要他們何用?叔孫通,你覺得呢?”

各地的學宮都已經建成,馮劫卸任,交給了叔孫通,他現在相當於太學的主官。

“回陛下,臣已嚴令郡縣學宮不得私自辯論,必須在博士的組織下才可集體辯論,一切可在掌控。”

我看著李斯和餘禾道:“你們以為如何?”

兩人對視一眼,心服口服,躬身道:“陛下英明!”

我微微一笑,這件事算是結束了,但還不夠圓滿。

“叔孫通,你回去擬個奏報呈上來,今後白身為官的途徑分兩種:第一就是經過學宮、科舉正途考上來的,直接任命為官吏,到任上考察,不再通過為郎的三年考察;第二則是保留察舉為郎,諸郎經過三年考察後可任命為官吏。如此可廣納人才矣!”

此前我定下的是諸郎全部通過科舉選取,但科舉考上來後要三年為郎,考察優異者才可為官。既然那些貴族對科舉意見有點大,不妨順水推舟保留察舉為郎,一來可以收攏貴族的人心,二來從入學到為官,六年時間也確實太長了。

果然,此話一出,眾人立刻齊聲讚同道:“陛下英明!”

畢竟他們的孩子早晚都要為官,通過察舉的形式可比科考簡單多了,不由得在感激餘禾替他們做出頭鳥的同時,心中感歎我還是心係他們這些人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