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國的籌碼和利益(2 / 2)

家父秦始皇 何須言名 3933 字 10個月前

章邯倒吸一口冷氣,又有些不好意思:“陛下深謀遠慮,隻是苦了這些西域人了。”

我收斂笑意:“小國總是寄希望於大國能替他們主持正義,可在大國眼裡,小國不過是大國的籌碼,正義不過是大國的利益。”

章邯拱手一禮,鄭重道:“臣受教了!”

“另外,你命吳劍率軍去張掖駐紮,萬一王離那裡出了什麼岔子,他可以及時援手。”

保險起見,還是安排個後手。另外,我有點擔心河西的秦軍都被抽調走了,達達部會不會有異動,有吳劍的騎兵駐紮在張掖,我放心一點。

章邯起身道:“臣遵命,這就去辦!”

看著章邯的背影,我拿起了奏報。已經安排下去,剩下的就看王離的操作了。古代畢竟不比後世,從西域來回一趟,就算是八百裡加急把馬跑死也得十天時間,等著我指揮,黃花菜都涼了,而且我不像校長那樣喜歡微操……

一堆奏報中,我比較關心的是張良和趙佗的。

張良彙報的是樹立“模範縣”的事。

張良綜合了商人的需求、當地的糧食產量、人口等等,最終選定了會稽郡的烏傷縣(今金華一帶),那裡盛產花茶,是個盆地,麵積也足夠大,但因為距離武關道、東海道都比較遠,所以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不過看到是烏傷縣之後,我嘴角直抽搐,感情不是花他的錢。他這個烏傷縣選的名義上是一個縣,可要想往北接東海道,直線距離有四百裡!往東接武關道更不用說了,足得有一千二百裡!

張良的規劃更是離譜,要沿著信江一路往東,修到潯陽,再北上,經過彭澤抵達大江,沿著大江再向東接武關道,這一圈下來已經接近一千七百裡!

雖然途經的都是人口大縣,還有彭澤官窯府,但這跟我當初選定一個模範縣鼓勵他們自己修路的初衷相悖。

當時我就急眼了,這跟朝廷直接修一條馳道有什麼區彆……

但是張良卻告訴我他已經有辦法了,保證不讓朝廷多出一分錢,但是要給他一個權力:允許沿途各縣黔首售賣手工製品,比如開私窯、木製手工、石刻等等,當然,是在官署的監管下實行。

我瞬間明白了他的目的。官營產業很難進行貨物的流通,私營就不一樣了,有好有壞、有賤有貴,如果一個人的東西價美物廉,哪怕是自己村裡就有賣這玩意的,為了省錢,百姓也會去買這個人的,這樣就能促進百姓交流商品的欲望,同時還能促進手工業的發展。

我思考了一下,既然是大秦未來發展的趨勢,先從江南以南開始也沒什麼不好,就答應了他。但還是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彆搞出亂子來。這可不是市場經濟時代,跟官府搶生意,得注意分寸。

至於趙佗的奏報,無非是劉邦和蕭何已經投入造船的工作中,似乎還挺快樂,彆的倒沒什麼。

處理完奏報後我開始備課,明天還有一幫子“學生”等著我教課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