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六年正月初四,往雍城祭祀先祖,路上同泰月和李斯商議,儘快將雍城的先祖宗廟也遷到極廟,要不然老是這麼跑實在有點受不了。
正月初六,從雍城回來,準備加冠預禮,主要是:筮日、筮賓、約期、戒賓、設洗幾個流程,說白了就是選個好日子、通知大家來捧場、準備東西之類的。
正月十五,極廟,加冠正禮。
嬴氏宗親和鹹陽官吏都聚集於此。服器已陳、禮樂齊鳴,嬴武為正賓,李斯為讚冠者。
開始正禮之前,我隻能先待在殿中,太後良作為主人將來賓迎入廟內,然後由李斯高呼:“陛下出!”
我便身著童子的玄端、緇帶、赤而微黑的蔽膝采衣從殿內走出,到阼階受冠者席位前站定,由李斯用櫛替我梳頭,以便加冠。
梳好頭發後,嬴武來到我麵前,李斯高呼:“始加!”
眾人齊聲恭賀:“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加緇布冠。
始加後回到殿中更換穿素積、緇帶、素蔽膝服飾,再回殿中,李斯高呼:“再加!”
眾人齊聲再賀:“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加皮弁。
再加後回到殿中更換熏裳、純衣、緇帶服飾,三回殿中,李斯高呼:“三加!”
眾人齊聲三賀:“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加爵弁。
至此,三加之禮完成,李斯再呼:“三加彌尊,諭其誌。正賓醴冠者。”
嬴武接過侍從遞過來的酒,雙手奉上,我淺飲一口,交還侍從。
然後李斯仍呼:“冠者見母。”
我便下席,到席南端朝北坐下取脯,然後從西階走下,到東邊小門外拜見良,送給良脯。這個流程是拜見禮儀確定的母親,不一定是生母。
比如皇後沒有男嗣,其他人過繼給了她一個,可能是加冠禮、可能是過繼禮,這裡坐的就是皇後,宗廟敬脯後他們就是法理上的母子,這個男嗣也是法理上的嫡長子,大家都認可他可以被立為太子。
之後的第六項原本是賓賜表字,直接略過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者因為戰國至秦漢天下紛亂,取字這種一人多稱呼的形式漸漸被遺棄了,直到東漢以後才再次興起;
二者字用於平輩相稱,可誰敢跟皇帝平輩相稱?一個僭越罪祝你九族升天快樂不是不可能。縱觀兩千年古代史,留下字的皇帝基本都是開國之君。這並不是說其他皇帝都沒字,隻是能留下字的,這位皇帝肯定有一段彆人敢叫他字的空白期,結合第一條,還得是秦漢以後。
所以直接進行了第七項,以成人的身份見宗親、見大臣,吹吹牛逼,這項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進入到大家見禮最快樂的時候:吃席。
搞了一天,終於全部結束回到鹹陽宮,想想還有一個娶皇後的流程,我簡直想讓彆人去替我把李詩雲取回來!古代的禮儀太折磨人了,還不敢有絲毫僭越,不然即便天下人不戳我脊梁骨,嬴武也得當場吐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