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司馬礪升遷(2 / 2)

家父秦始皇 何須言名 3703 字 10個月前

司馬礪恭敬答道:“回陛下,治國不易,管理一縣同樣不易。臣在臨湘縣遇到過爭水私鬥,見到過田畝兼並,也規勸過家長裡短,每一件都不比處理國事容易。臣樂在其中,從未感覺有他。”

我滿意地點點頭,讚許道:“你能這麼想,很好。嶺南三郡現今皆是趙佗任郡守,但他一直在南海郡主政、象郡征戰,許多事無法兼顧,朕想讓你去桂林郡任郡守,你考慮一下。朕兩日後離開,考慮好了回朕。”

嶺南一直遊離於中原之外,那裡原始叢林密布,又收不上來稅,在秦朝是沒有太大必要進行強勢管理的,隻能以民族融合慢慢同化他們,也就是嬴政在做的事。

但現在不同,我知道在原始叢林背後是中南半島,那裡可是有很大一片可以耕作的土地,中南半島盛產水稻,趙佗帶回來的占城稻起源於那裡,而且此時那裡還沒有形成古代文明,都是一些不如嶺南的部落,這不去占領簡直天理難容。

大秦占領那裡有兩個好處:一則可以生產稻米,通過海路運往大秦各地,比嶺南往中原運更能節省路上的損耗;二者將來可以作為進攻印度半島的跳板。

現在大秦已經將西域納入囊中,再往西是貴霜、康居、呼羯,除非大秦能有汽車或者火車,否則不宜繼續向西。亞曆山大和大唐已經證明了,在古代遠離本土征戰除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外,得到的好處遠遠比不上付出,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轉向印度半島。

但要想徹底將中南半島納入版圖,前提則是嶺南不能出事,一旦嶺南作亂,大秦無法迅速解決的話,通往中南半島的海陸兩路很可能被截斷。所以我希望有一個人能去幫助趙佗儘快穩定嶺南。現在看來,司馬礪是個很好的選擇。

司馬礪沒有多做猶豫,隻是略微思考了一下,拱手道:“謝陛下,臣願往!”

我沒有意外,司馬礪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對自己無比自信!上次讓他去做縣令也幾乎沒有猶豫。

不過我還是提醒道:“桂林郡不比中原,東西、南北各千二百裡,地圖上緊鄰巴蜀,卻有無數高山、河水阻礙,還有各種蠻族,你可要想好了。”

司馬礪微微一笑,應道:“陛下,數十萬秦軍都能在當地堅守十餘年,臣又何懼哉。”

我讚賞地看著他,將我的謀劃講給他:“很好。你到那裡之後主要做兩件事。第一,大力發展水路,嶺南東部尚且有修路的可能,但嶺南西部修路不切實際,唯一可利用的便是當地的江河,比如黑水(金沙江)、北盤江、南盤江等等。雖然這些江河水流湍急、暗流湧動,但隻是運些貨物的話,應該不成問題,可以向當地土著學習。”

“第二,對待那裡的蠻族,要以德服人,萬不可以力服人,這一點當地的秦軍明白,不要激化他們與大秦的矛盾。一定要注重說服教育,就像張狟在北胡、孟瀚宇在河西那樣,你可以挑選像監軍那樣善於教化的人參與到當地的治理中,朕也會讓叔孫通挑選一批儒生到那裡去,輔助教化當地。”

司馬礪認真聽完我的話,點頭躬身道:“臣謹記!必然不負陛下所期!”

我起身對岐綰吩咐道:“下令免去趙佗桂林郡郡守,由司馬礪接任,臨湘縣縣令從諸郎中挑選合適的人接任。”

縣令、縣長以上的官員全部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所以秦朝時皇帝對地方的掌控還是很強勢的。

又對司馬礪勉勵道:“待新任縣令上任,你便立刻起程前往桂林郡。嶺南多瘴、民風彪悍,顧好自己再論政事。”

司馬礪深深一禮,感激道:“謝陛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