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言六國的滅亡,並非單單源於秦國的強大,還來自內部的吏治腐敗和對百姓的欺淩,因此君主和為官者必須要關心國計民生,體恤萬民。
我抬起頭笑道:“這個聞明翰有意思,可謂現身說法了!”
南陽郡曆來是秦楚戰爭的前沿,不知道經曆過多少次戰爭,聞明翰出身南陽郡,有此感悟實屬正常。
眾人輕輕一笑,他們之所以認為這篇文章能夠位居第二,正是看到了他設身處地的感受,六國是這樣,誰能保證大秦將來不會也是這樣呢?能被評為第二名,也是有他的獨到之處的,通篇文章頗有些賈誼《過秦論》的風采。
我將趙善本的策論放在了最後,打開後掃了一遍,通篇隻有兩個字:樹敵!
前半部分開頭和蘇間的看法差不多,同樣是說大秦現在已經沒有強大的外敵,那該如何建立憂患意識呢?他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將胡人和匈奴人之間互相糅雜!
兩者的仇恨由來已久,再加上大秦的助推,混雜之後兩者之間必然存在摩擦爭端,如此一來就能使他們困於內鬥,而無暇團結起來對抗大秦或者是恢複故國。至於西域,同樣要大力宣揚呼羯、康居、貴霜三國對他們的威脅,這樣他們才會一直臣服於大秦的保護之下!
我微微點頭道:“不錯,是個辦法。章邯,你以為如何?”
剛剛還說沒什麼好的辦法,沒想到趙善本給我來一個驚喜!
章邯拱手道:“臣以為可行,現在吳劍的騎兵駐守在草原,僅是糧草消耗就是很大的負擔,若是讓胡人和匈奴人之間互相牽製,可以大大減輕朝廷的壓力。”
馮劫也讚同道:“不錯,如此一來,吳劍的騎兵就可以隻留一部分駐守草原,其餘的可以回到長城休養補給。”
李斯考慮得更仔細,補充道:“東胡已經被大秦收入囊中兩年,張狟在那邊撫慰人心效果顯著,遷胡人過去的同時要防止胡人對大秦不滿,臣以為可以將那些對大秦懷有異心的胡人遷過去。”
我搖搖頭,反對道:“這件事要仔細斟酌,李相忽略了一點,如果將仇視大秦的胡人遷到匈奴,豈不是讓他們擁有了大秦這個共同的敵人?所以要遷也是遷那些對大秦比較友善,但在東胡沒有充足牧場的人過去,這些胡人可以替大秦監視匈奴人。另外烏氏牧也有很多需要放牧的牲畜,烏氏牧對族人的掌控力比較強,烏氏縣的人應該是可以信任的,可以讓他們也遷一部分人過去。”
李斯連忙請罪道:“臣考慮不周,請陛下恕罪。”
我擺手道:“無妨,你們以為呢?”
幾人微微點頭,都表示讚成。
看眾人沒有異議,我吩咐道:“岐綰,此事你擬一道詔令,讓烏氏牧和張狟著手去辦。”
岐綰立刻拱手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