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開鑿運河(1 / 2)

家父秦始皇 何須言名 3508 字 10個月前

六月,大型器械基本能夠正常使用,我將幾人叫到了四海殿商議開鑿運河之事。

都水長黃冉率先詳細稟奏:“陛下,由邗溝到鴻溝諸水係業已勘探完畢,結合水誌,稟奏如下:邗溝始於九江郡廣陵縣(今揚州),至北神堰合淮水,曆年疏浚不曾荒廢,可容最大十丈船隻;淮水段水量充沛,極少險灘淺礁;”

“穎水段水量並無問題,然流經平原甚廣,淤積難以行船處約百六十裡;鴻溝始於陳縣,至滎陽縣段同樣曆年疏浚可以行船,然至開封縣段南北漕運不興,需全段疏浚,約百裡。”

我和李斯幾人的目光隨著黃冉的講述,從地圖上的廣陵一路看到了滎陽。

“如此需要疏浚的河道有二百六十裡,還不及鄭國渠的三百裡。”我抬頭看向李斯幾人:“你們以為是否可行?”

李斯三人互相看了看,拱手道:“陛下,臣等不精河務,不如聽聽都水長的建議?倘若與鄭國渠修建難度相當或稍有難度倒也可行!”

黃冉見我們幾人都看向他,連忙恭敬道:“陛下,此二百六十裡與鄭國渠一樣同處平原,鄭國渠緊鄰嵯峨山,多山石,劣在開鑿困難、耗費人力巨大,優在不必擔心溝渠滲漏、泥沙淤積;而此二百六十裡優在多沃土,開鑿相對容易,劣在容易淤積泥沙,疏浚所耗費的錢糧較多。況且鄭國渠重在灌溉,此段重在漕運,兩者目的不同,若說哪個更困難……臣不敢妄斷!”

我點點頭,總結道:“前者所耗錢糧在開鑿,後者所耗錢糧在疏浚。”

“陛下英明,從長遠來看,始建之功所耗小,維護之勞所耗大!”

馮劫接著道:“陛下,皇帝攻匈奴曾用德水、征百越曾鑿靈渠,漕運之便利早已得到應驗,臣以為此運河當修!”

餘禾倒是沒當反骨仔,同樣讚同道:“當下累民乃為萬世之基,臣附議!”

我看著沉思之中的李斯,開口道:“李相以為呢?”

李斯回過神,緩緩道:“回陛下,若隻是二百六十裡疏浚,如今有了主良造的大型器械,臣以為可。不過將來疏浚運河所耗錢糧恐怕不是個小數目,臣以為若是決定修建運河,必要先製定對應律法,除官船外,其餘所有通過運河的船隻皆需征收漕稅,核算漕稅是否能夠滿足疏浚之用,若是不滿足,朝廷需要撥付多少,是否合算!”

我哈哈一笑,稱讚道:“不愧是李相,一語中的!漕運若興必是天下計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河運對運河沿線郡縣的經濟作用和文化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如今大秦嚴格控製黔首自由流動,但將來大秦的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到那時或許就不用如此嚴厲地控製了,運河正可以在這之前增進黔首對天下的認知!”

幾人讚同道:“陛下英明!”

“既如此,此事就交給李相,儘快核算出來,若是可行便先製定律法、命豫進派人去周邊打造大型器械,一切完備後便開鑿運河!”

李斯的山羊胡已經白了一大半,緩緩起身躬身道:“臣遵命!”

幾人走後不久章邯就來了。

“陛下,大秦軍府諸將在今年大朝會即滿兩年,該教授的課程業已全部教授完畢,該如何安置他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