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讓擠在人群之中,隻覺得有些百無聊賴。
皇宮的熱鬨,也從白天一直持續到了黑夜。
一個下午的時間,李世民和朝臣們一共就商量出來三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駁斥太上皇李淵臨死前薄葬的要求,擴大獻陵範圍,厚葬。
第二件則是輟朝七日,全力處理李淵的後事。
這兩件事,在李讓看來就是屁話。
唯獨第三件事情,倒是讓李讓覺得有點意思。
便是李世民輟朝,詔令太子李承乾監國,處理國事。
決定完這三件事情以後,皇宮的熱鬨終於沉寂下來。
除了幾位重臣和宗正寺皇親留下為李淵守靈之外,其他勳貴官員都各自回家。
李讓當然也隨著人群悄悄摸摸出了皇宮,來到長安城的內的侯府之中。
翌日,依舊是早早的進了皇宮當吉祥物。
反正李世民跪就跟著跪,李世民哭就跟著哭,倒也沒有那麼勞累。
而且皇宮還管飯。
李淵的喪禮的大禮儀,由禮部和宗正寺負責。
兩司整整用了七天時間,才算是將李淵的遺體入殮。
而入殮之後,還需要停靈四十九天,這四十九天時間,滿朝文武每日都需要前來祭奠。
李讓就像是一個提線木偶一般,每日裡跟隨彆人的腳步,彆人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就這樣,時間一晃入秋。
金城最終還是帶著小平安住回了長安。
主要是,李讓要一直留在長安,等待李淵的喪禮完成。
而現在,獻陵還在緊鑼密鼓的開鑿之中,誰也不知道李淵的遺體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下葬。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日子,李世民果真完全放手了朝政,將軍政大權交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也不負眾望,幾個月的監國下來,成功將自己的賢名傳遍了民間。
不管是處理朝政也好,人事任命也好,邊境衝突也好,都處理得有模有樣的。
時人莫不稱讚太子聰慧,大唐有一個好繼承人。
就在全天下都誇讚太子賢明的時候,唯獨李讓有些擔憂。
李世民現在放權,對李承乾來說,是一個鍛煉的機會,也是一個李世民針對他的考驗。
李承乾完全不需要做到優秀,隻需要做到中規中矩,便算是通過了李世民的考驗。
他太優秀了,李世民的壓力會很大。
可惜,李讓這段時間除了要參加李淵的葬禮之外,還需要陪老婆孩子,也就沒有心思去提醒李承乾一下。
隻能希望長孫皇後在死之前,能夠看清這些,給李承乾提個醒吧。
兩頭忙碌之下,關中的秋天也很快過去。
十月,關中開始飄雪。
獻陵也終於完工。
在大安宮停靈了足足五個月的李淵遺體,也終於能夠入土為安。
李世民詔令,在京所有官員,全都需要去送葬。
李讓自然也不能例外,隻是小平安拉著他的褲腿,怎麼也不允許他離開家中。
無奈之下,李讓隻好不顧禮法的將小平安也帶到了送葬的隊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