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若是三管齊下,我大唐必能日新月異,各類福澤天下的祥瑞也會層出不窮。
軍事,農業,功業,乃至於商業都將遠勝曆朝曆代。”
李世民微微頷首,繼續問道:“如設立書院,學子學成之後何去何從?提高匠人待遇,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又該如何處理?搜羅民間,如何判斷其工物有益?”
李讓答道:“既是專司研究福澤民生之各類的人才,自當入職工部。
但考慮到工部官位職能有限,可另成立大唐科學院歸屬於工部轄下,其人才享有相應品級的俸祿待遇,無需給予權力。
至於提高工匠待遇,鼓勵發明與創造,則可設立獎勵基金,造出的新鮮事物且被證實有利於民生者,重賞!
至於判斷民間工物可有其益,隻需對比其效率即可,如曲轅犁與直犁,曲轅犁翻地效率遠甚直犁,無有參照物的情況下,對比人力即可!”
李讓這一番話說完,史官的筆終於不抖了。
因為李讓的言外之意很明顯,這些奇技淫巧的東西,不會分走儒家的政治權力。
反而能和儒家的治國之學形成互補。
儒家讀書人當官治民,如何治民,自然不可能隻靠微言大義,還需要工具輔助。
工具從哪裡來?
便是從李讓口中的科技人才手裡!
連史官都能聽懂的東西,李世民自然也能聽懂。
所以他很詫異的看向李讓,問道:“這是百家山門的訴求嗎?”
“不是!”
李讓搖頭否認道:“這是臣發自內心的想法,事實上,臣今日去見的百家,依舊有著和儒家爭奪政治權力的想法。”
李世民麵上浮現出一抹疑惑:“若是照你的提議,百家山門將再無進入權力中樞的可能,他們豈能乾休?”
聞言,李讓不由得臉皮一抽。
百家會不會乾休他不知道,但這已經是他能促成的最好的局麵了。
況且,連飯都吃不飽的百家,李讓不覺得他們還能有什麼意見。
所以李讓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麵過多的糾結,而是話音一轉,問道:“陛下覺得,大唐這條腿該不該接上?”
李世民挑了挑眉,隨即摩挲著頜下短須沉吟道:“照你這麼說,我大唐還真不能缺少這經世之學,不過,建造書院一事資體事大......”
望著李世民眼中的狡黠之色,李讓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毫無疑問,李世民心動了,畢竟火藥曲轅犁這些例子擺在眼前,其作用與效率,能給大唐帶來的改變都已經可以預料。
談什麼資體事大,不過是不想出錢罷了。
所以,李讓當即起身朝李世民彎腰行禮道:“若是陛下覺得這條腿沒必要接,那臣便隻能去告知百家,讓他們封閉山門隱世不出了。”
以退為進,說得好像誰不會似的。
果然,被李讓這麼一激,李世民不由得扯了扯嘴角,說道:“不急,不急,朕也沒說不接,
隻是建造書院這麼大的事情,朕總要和百官商量一下。
另外,李卿的大軍馬上也要班師回朝,國庫實在周轉不開,總要給朕一點時間嘛。”
李讓坐直身子,沉聲道:“臣與百家約定,陛下隻需出錢糧即可,建造書院的人力自當由百家弟子充任。”
畫了半天大餅,李讓終於露出了獠牙。
沒錯,錢糧和李世民對待百家的態度才是李讓真正的目的。
至於李世民願不願意建立書院,李讓根本不關心。
大不了熬過這幾個月,等他香水和肥皂有了收益,他自己建一座書院給百家搞研究。
反正這書院誰來建,都不影響他夾帶私貨。
李世民還是有些猶豫,畢竟大軍班師回朝,不管多少,總要賞賜一點的。
國庫裡的錢就那麼多,這個時候拿錢出去建造書院,萬一到時候錢不夠,總不能到時候直接將李靖從草原上擄來的牛羊賞賜給將士們吧?
李讓心中氣惱,暗道李世民還真是油鹽不進。
沉默片刻,李讓決定再加一把火。
“陛下!”
“嗯?”
李世民嗯了一聲,有些疑惑的看著李讓。
李讓眼珠子一轉,隨即低聲道:“陛下,臣還有一個主意。”
李世民有些心不在焉道:“說來聽聽!”
李讓微微一笑,問道:“若是將書院冠以皇家二字,陛下以為如何?”
李世民先是皺眉:“皇家之名何其尊貴,豈能...豈能...”
話說到一半,李世民臉上忽然露出駭然之色。
隨即一把揪住李讓的袖子,像做賊似的壓低了聲音問道:“李小子,你是說,天子門生?”
“然也,不止奇技淫巧,讀書人,甚至是軍中士卒,其實都能建造書院讓他們去書院之中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