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爺上來就給李讓行大禮,口中連道恕罪。
但李讓哪裡敢讓他真的拜下去,人家雖然不是人瑞,但年歲比太上皇李淵都要大得多。
所以李讓搶先一步,穩穩的抓住了胡太爺的兩隻手,言辭懇切道:“胡太爺說得這是哪裡話,小子也是您看著長大的孫兒輩,豈敢受您如此大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胡太爺本身就是做做樣子,李讓這麼一扶,也就順勢起身。
看著李讓感慨道:“哎呀呀,太平村出了個了不得的娃子啊,都成侯爺了。”
李讓乾笑道:“再出息那不也是小輩麼,太爺過譽了,二叔公已在府中等著您和諸位尊長了,咱還是彆在外麵站著了,進門說話。”
“好好好,進門再說,可不能讓老哥哥久等了。”
胡太爺點點頭,招呼了一眾宿老一聲便踏進了房門。
李讓也跟著進了房門。
今日他是主人,迎客陪客那是基礎。
現在外麵也沒有什麼客人值得他親自站在門外等了,就算有還沒到的,周行也會安排妥當。
李讓回到正廳,代表著宴席正式開始。
一名名侍女穿梭在席間,手持托盤布菜。
菜式很粗曠,但很得所有人的喜歡。
尤其是大塊大塊的肉,這對於大多數莊戶人家來說,那是隻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口的絕頂美味。
漢子們吃得滿嘴流油,其他的賓客也沒跟李讓客氣。
酒也不是什麼太好的酒,但勝在量多,而且入口溫和,老人也能喝。
漢子們大口吃肉大塊喝酒,不多時整個席麵上頓時就熱鬨起來。
莊戶人家沒有那麼多講究,更沒有什麼食不言寢不語的那一套,吃開心了,聊天的,劃拳的,拚酒的人就多了起來。
一開始其他村子的宿老還有些拘謹,但當他們發現所謂的侯府宴席和他們吃鄉村大席沒有什麼區彆,就是環境好了一點,頓時就放開了。
幾個年歲不算特彆高的宿老更是與太平村的幾個精壯漢子對飲起來。
望著眼前熱鬨到一塌糊塗的場景,李讓坐在主位上,臉上適時的勾起一抹微笑。
這正是李讓的高明之處。
他需要的是一場熱鬨的宴席,徹底將自己,或者說以後的李氏家族與這些所謂的平民百姓融合到一起。
為此,他特意讓周行帶人將正廳之中那些富麗堂皇的東西都拆了,隻是為了讓大家更放得開。
李氏被百姓衝擊過後的慘狀直到現在依舊縈繞在他的心裡,所以他的新李氏不需要高高在上。
正所謂從人民中來,回人民中去。
有了今日的宴席,他麾下這些封戶都會知道他這個侯爺和他們一樣,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神靈。
這樣做或許會讓他這個侯爺少了些威嚴和神秘。
但,卻能讓新出現的太平村李氏走得更久更長遠。
他可以依附李世民,但他的子孫後代早晚會有被皇家厭棄的那一天。
所以,與百姓綁在一起,才是一個人,或者說一個家族走得長遠的正確路數。
這個道理,李讓在前世的時候就明白。
後世的人民政府就是這麼乾的,比著抄作業李讓還是會抄的。
而來到大唐見過李氏的慘狀之後,讓他心中對這個道理的理解更通透了幾分。
讓大家敬重你甚至是畏懼你,不如讓大家愛戴你親近你信任你。
李讓看了一會兒滿堂熱烈,端起酒杯就走進了人群之中。
“感謝各位父老鄉親們今日前來捧場,小子李讓有幸封侯,往後少不得諸位親朋好友的照拂,這一杯我敬大家,乾了!”
李讓的舉動,無疑是讓本就熱鬨的氣氛更熱烈了幾分。
就連二叔公都小小的陪了一口。
“二娃子,過來給長輩們敬酒!”
二叔公朝李讓招招手。
李讓頓時會意,提著酒壺端著酒杯小跑到一群年紀加起來超過一千五百歲的老頭子中間。
先是敬了年紀最大的二叔公一杯,隨即朝年歲僅次於二叔公的胡太爺開始,按照年紀大小一杯一杯的敬了過去。
敬完一圈,就找了個位置坐在一群宿老身邊。
胡太爺笑眯眯的朝李讓拱手問道:“侯爺,說起來秋糧如今漲勢正旺,咱們這些個封戶的這個租子,您打算怎麼收?”
正題來了,胡太爺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因為這不僅是胡太爺關心的問題,也是太平村的村民關心的問題。
他們現在都是李讓的封戶,以往需要交給官府的稅,現在需要用來供養李讓這個新主家。
但怎麼交?
交多少?
這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