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美食的力量。
吃飽了肚子,李讓倒了一杯酒,慢條斯理的喝著,順便和李世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正廳之中,此起彼伏的打嗝聲不絕於耳。
很難想象,對於這些每天飲食都會有專人把控的權貴來說,竟然也會有吃撐的一天。
果然,口腹之欲是每個人都難以逃離的桎梏。
程咬金吃飽了肚子,用案幾上配備的牙簽剔著牙,大聲說道:“這是俺老程第一次覺得菜比酒香,今日才發現,俺老程以前吃的那就是豬食啊,府中那些廚子,真該殺來祭天。”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眾人紛紛附和。
唯有唐儉笑而不語。
因為他府中的廚子經過調教之後,早就已經成為了大師。
菜過五味,酒還未過三巡,見大多數人都吃飽了,李讓起身舉杯,笑道:“小子非常感激諸位叔伯今日能夠來到寒舍為小子捧場,說起來,小子方才都光顧著吃了,還未曾向長輩們敬酒,還請原諒則個。”
直白的話術,親切的語氣,永遠是最能拉近關係的社交利器。
況且滿堂賓客都是大佬,不知道聽過多少客套話,此時驟然聽見這麼親切的話,隻覺得有趣得緊。
所以他們也不介意其中的失禮之處,紛紛舉起酒杯祝賀。
不過,這樣的話必須得李讓這樣的身份的人來說。
要是換個白身,那就不是親切,而是不知上下尊卑了。
見眾人有所回應,李讓淡笑道:“諸位叔伯,請酒。”
“乾!”
“飲勝。”
敬完滿堂賓客,讓氣氛活絡起來之後,李讓轉頭看著李世民。
舉起酒杯示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威服寰宇,八方來朝,全靠陛下嘔心瀝血傷精費神的治理,吾等小民有幸生之於此太平盛世,實為邀天之幸,這一杯,臣敬陛下。”
李讓的肯定讓李世民微微有些動容,畢竟這麼直白的馬屁彆的的臣子可拍不出來。
所以李世民也很給麵子,連驗酒的過程都省略了。
一口飲儘杯中美酒,李世民忍不住感慨道:“彆以為這樣就能讓朕免掉那兩百斤鹿肉,朕不管你去哪裡找,少了一斤朕唯你是問。”
李讓:“......”
大意了,早知道是這樣,李讓覺得剛才給李世民那碗米飯就應該拿去喂狗。
李讓強笑著又敬了李世民一杯,掠過鹿肉的話題,問道:“陛下今日出宮的時間有些久了吧?”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是挺久了。”
李讓一喜,繼續問道:“陛下今日的奏折應該也沒有批閱完吧?”
“是!”
李世民應了一聲,忽然似笑非笑的看著李讓道:“但你將朕的肱骨大臣都弄到你家裡來了,朕讓誰去處理奏折呢?”
李讓臉色一僵,尬笑道:“嗬嗬,陛下不用親自批閱奏折嗎?”
“誰告訴你朕還需要親自批閱奏折的,朕養著那麼多大臣,不就是為了治理天下嗎?”
“哦~”
李讓哦了一聲,然後很識趣的住嘴了。
大唐的奏折確實是不需要皇帝親自批閱的,天下的奏折彙聚到尚書省,兩位宰相自然會給出合理的處理意見。
李世民要做的,就是做選擇,從眾多意見中選出最合適的那一個。
然後發還門下省審核,審核完再送到中書省用印,政事自然就運轉起來了。
三省六部這一套政治體係比起秦漢時期的郡縣製度,確實方便得多。
而整理出這一套政治體係的隋文帝楊堅,也確實牛逼。
可惜這麼完善的政治製度到後世竟然被老朱給放棄了,廢除丞相不說,還開曆史的倒車分封諸王。
當然,李讓說這些完全就是在提醒李世民他該走了。
李世民留在這裡,大家根本放不開。
放不開的結果就是氣氛越來越壓抑,大家不敢堂而皇之的進行各種利益交換,甚至都不敢大聲喧嘩,那李讓辦這場宴會的目的不就告吹了?
話說,好歹也是皇帝,怎麼就這麼不識趣呢?
李讓在心裡瘋狂吐槽,李世民卻像是完全沒有聽懂李讓話中的逐客之意。
不僅完全不鳥李讓這個主人,反倒是旁若無人的吩咐常德將他帶來的歌舞伎帶上來給大家表演節目添個樂子。
李讓恨得牙癢癢,誰家好皇帝出門還要隨身帶著歌舞伎啊?
他很想扯著李世民的衣領告訴他這是我家。
但......不敢!
咿咿呀呀的絲樂聲響徹侯府,並一直延續到了下午。
這可忙壞了府中的廚娘,因為菜冷了,要換。
終於,日頭偏西。
晚宴開始之前,李世民大手一揮,示意歌舞伎退下。
然後對著身旁的常德吩咐道:“宣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