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馬屁不穿(1 / 2)

初唐小閒人 子率以正 6643 字 7個月前

李世民與孫思邈的到來,為莒國公府增色不少。

一個人間帝王,一個人中祥瑞,想來有帝王之氣和祥瑞之氣加持,莒國公府大富大貴不成問題。

儘管莒國公府已經富貴至極,但唐儉就是這麼想的。

進了國公府,為李讓診治一事反而不急了。

要知道唐儉和劉威還有孫思邈這個人瑞趕了一天路,到現在還滴水未進。

三人進入唐府正廳,唐儉正欲開口。

便聽的管家唐興來報,宿國公,趙國公,琅琊公,宋國公等人聯袂而來。

唐儉一愣,心中不由得有些疑惑,這麼晚了,這些老家夥來乾嘛。

轉頭看見跪坐於主座之上的李世民,心中頓時了然。

感情這是將他的國公府當成李世民的行宮了啊。

客人來了,當然沒有往外趕的道理。

吩咐唐興將一群大佬迎進府中。

唐儉大手一揮,宣布設宴。

一眾大佬也沒想到這個時候來唐府還能混上一頓飯,於是在與李世民見過禮之後,便欣然入座。

當然,也免不了朝孫思邈行一個晚輩禮。

畢竟一群大佬之中,年紀最大的唐儉在孫思邈麵前都是棒小夥。

宴席甫一開始便進入了高潮。

沒辦法,有程咬金在,宴席想不進入高潮都不行。

在程咬金的帶領下,一群將領很快拚起了酒。

燈火通明的莒國公府也逐漸沸騰起來。

整個宴席期間,眾人都很默契的沒有與李世民談起李讓。

主要是不確定李世民現在有沒有消氣了。

雖說李世民今日來莒國公府中,很大概率是為了看望李讓,但帝王的心思向來是最難揣測的。

萬一猜錯,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

不過,唐儉這樣的人精,雖然不會輕易表明某些事情,通過一些題外話旁敲側擊卻是不難。

菜過三巡,酒過五味。

在唐儉有意無意的引導下,話題就不可避免的轉移到了李讓留在獄中的兩首詩上麵。

然後,酒宴之中就出現了唐儉念詩,李世民擊節相和的和諧場麵。

如此盛景,就連性格出塵的孫思邈都看得津津有味。

而當他得知這兩首無名詩正是他要救助的那個少年所作之時,更是忍不住撫掌歎妙。

直誇那位昏迷的少年侯爺是位大才。

李讓在獄中留下的兩首無名詩,傳播速度遠比他本人陷入昏迷的消息傳遞得更快。

短短幾天時間,整個長安的百姓都已經知道了那句幾曾著眼看侯王。

之所以說長安的百姓都知道了那句幾曾著眼看侯王,則是因為另外一句宣泄愁緒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早在年中之時就已經被宣揚得滿世界都是。

隻是那首詩自宮廷流出之後,一直沒有人知道是何人所作。

有人說是陛下所作,也有人說是玄成公,還有人說是房相,也有人說是莒國公所作,說是出自趙國公之手的人也不少。

因為那首詩最早便出自這幾人之口。

而這幾人身份地位太高,也就導致沒人敢去問這首詩到底是出自他們誰的筆下。

所以那首詩的作者是誰,一直還處於世人眾說紛紜的階段。

隨著李讓的這句幾曾著眼看侯王傳播的範圍越來越廣,也逐漸有人將那首詩的作者和李讓聯係起來。

但也隻是聯係起來,還沒有人敢確定,因為兩首詩跨度太大了。

一首愁,一首狂,怎麼都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或許隻是適逢其會也說不定。

當然,不論作者是誰,都不影響大唐人民日報評價這兩首詩有盛世之氣象。

唐儉念完了這兩首詩,見李世民不僅不反感,反倒擊節相和。

心裡麵便頓時有數了。

於是,唐儉以盛世為切入點,端起酒杯朝李世民拱手恭喜道:“陛下,國家養士短短十數栽,便能誕生此等盛世之華章,足可表明我大唐盛世將近,而大唐有此文教,皆賴陛下勵精圖治,當浮一大白啊,此杯,臣敬陛下。”

唐儉這個馬屁拍得很巧妙,著重從國家養士方麵出發,巧妙的將李讓這兩首詩的功勞都安到了李世民身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