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風暴之後(2 / 2)

初唐小閒人 子率以正 7083 字 2024-04-05

本來一座書院招生,還無法對關中造成什麼巨大的影響。

但就在東陽書院改名的第二天,大唐百川書院便立即更名為理院,宣布與文院同宗同源。

兩個消息相加,終於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不對勁,但此時,大家仍舊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直到報紙刊登文院的山長竟然是儒家複聖顏回的直係後人,曲阜顏氏的大儒顏師古之後,並且,文院之中還集齊了蜀中大儒八柳先生楊關,琅琊王氏大儒飛石先生王淵,江南學問大宗師顧瑉之後,關中一下子就沸騰了。

但這個消息才開始在關中之地傳播,報紙便繼續報道了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將同時擔任百川書院文院與理院的院長。

此後,凡是兩座書院畢業的學子,都將成為天子門生。

然後,關中就炸了,真正意義上的炸了。

尤其是那些求學無門的寒門士子,一下子就癲狂了。

是真正意義上的癲狂。

百川書院的文院,一下子就集齊了他們需要的所有東西,名師,書籍,榮耀,前途......

這些東西,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

無數的寒門士子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癲狂到對著太極宮所在的方向三百九叩,高呼老天開眼。

緊接著,關中便到處都是去往書院求學的學子。

而與寒門士子的癲狂相反的,則是大唐各大世家安插在關中的探子。

五姓七家,關中四姓,山東豪族......

大唐有名有姓的世家,全都瘋狂了。

李世民這是在掘他們的祖墳啊。

於是,朝堂也瘋了,出自世家的官員聯名上奏,要求李世民收回成命。

各家祖宅所在更是咆哮聲咒罵聲不絕於耳。

這一次,就連李世民的鐵杆心腹,關隴門閥都選擇了站在李世民的對立麵。

但李世民似乎是要把天子門生這一政策貫徹到底。

對於上書請求他收回成命的奏折全都留中不發,甚至連大舅哥長孫無忌都遭到了他的訓斥。

長孫皇後更是因為替長孫無忌求了一下情,便被禁足後宮。

就在局勢越發僵化,甚至世家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之時。

河北,隴右,山東,河東各道忽然有大軍開始拉練。

而領兵的將領,除了程咬金,尉遲恭,柴紹,張公謹,安修仁這些李世民的鐵杆心腹之外,其他人則全部是異族人。

契必何力出現在了隴右,阿史那結社率出現在了山東,阿史那思摩出現在了河東。

與此同時,內附河套之地的突厥人也在李世民的結拜兄弟突利可汗的率領下,開始朝黃河進發,似乎是打算朝晉陽方向遷移。

突然從各地冒出來的大軍,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給嚇懵了。

因為這些大軍是從哪冒出來的,連長孫無忌高士廉這樣的關隴西領頭人都不清楚。

就好像是突然出現的一樣。

但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那些動彈起來的突厥人。

儘管突厥已經湮滅在大唐的鐵騎之下,但縈繞在各國頭頂之上上百年的陰雲,卻不是那麼容易消失的。

尤其是大唐滅了突厥之後,大多數突厥人選擇內附。

這些人,現在可都隻聽李世民的命令。

突然騷亂起來的局勢,讓每個世家之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世家怒,但好像也沒那麼怒。

畢竟,李世民雖然成立了百川書院,但大唐最好的教育依舊把持在他們手裡,大唐絕大多數基層官吏,也依舊是他們的人。

於是,叫罵聲忽然就消失了。

再然後,局勢便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朝堂上依舊每天都有人上書請求李世民收回成命,而李世民總是選擇留中不發。

時間就這麼拖了半個多月,百川書院文院也就招夠了第一期的三千名學生

文院這三千名學子,和理院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理院的學費很貴,所以在理院之中就讀的學子,大多數都是非富即貴,不僅有勳貴家的孩子,宗室子弟也不少,世家派來的學子也占據了很大一部份份額。

而文院的三千名學子,全是寒門子弟,沒錯,全是,一個豪族子弟都沒有。

據說許多權貴都想把自己的子嗣送往文院就讀,但顏師古一個都沒有收,甚至連他本家的子侄想進書院就讀,都被他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百川書院的文院與理院,堪稱是兩個極端。

而籠罩在大唐北方的這一場風暴,一直持續到了文院宣布關閉山門才算結束。

或者說,表麵上結束了。

但暗地裡,依舊在暗流湧動。

至少從河套一代朝著河東河北山西移動的突厥人未曾停下腳步,在各道操練完畢的大軍也沒有要散去的趨勢。

誰也不敢保證,風暴過後究竟是風平浪靜,還是更大的風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